近年來,五原縣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立足資源優勢、群眾需求和項目實效,積極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用活管好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帶動了鄉村特色產業振興。
走進塔爾湖鎮豐產村同心蜜瓜交易中心,外地購貨商集中在交易中心收購農特產品,一顆顆新鮮采摘、顏色鮮艷的青紅椒,經過揀選、裝袋、裝車后,被發往全國各地,一派紅火的交易景象。同心蜜瓜交易中心負責人杜喜明介紹說:“蜜瓜交易市場現有23個棚,可同時容納12個車進行裝卸。最繁忙時候每天有20多輛車到市場收購,每天雇傭工人都在70人以上。”
據了解,塔爾湖鎮豐產村現有耕地3.3萬畝,其中蜜瓜、番茄、青紅椒等冷涼蔬菜近1.3萬畝。考慮到冷涼蔬菜類作物成熟期和采摘期短,需現采現賣、集中上市銷售,為此,鄉鎮領導干部親自上門走訪、征求群眾意見,真正讓全村近五分之一的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到共建共治共享中。“2021年以來,塔爾湖鎮依托‘一事一議’‘少數民族發展’等資金200余萬元,在豐產村、豐華村等6個村建設了9個交易中心和揀選基地,直接受益群眾46個組5000多人,方便了本地蜜瓜、彩椒等農產品‘運進來’‘輸出去’,為農產品交易營造了安全、規范的環境。”塔爾湖鎮黨委副書記尚文說。
經過智慧的“碰撞”和項目的扶持,一棟棟服務功能強、輻射范圍廣、流通環節少的交易中心成為了塔爾湖鎮各村組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座“里程碑”,推動了農業生產向標準化、高效化、優質化和現代化轉變。與此同時,交易中心的投入運行也帶動了各族群眾家門口就業。
豐產村六組村民馬巧云和20多名本村村民組成務工隊,經常利用農閑時間到各個交易中心務工,“每年8月初到9月底,我們都會到各個農貿市場打工,比如蜜瓜裝卸、彩椒揀選等,一天能掙200元到300元不等,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馬巧云說。
一項資金的投入,扶持了一方產業;一個項目的實施,也富裕了一方百姓。近年來,五原縣以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目標,積極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939萬元,在全縣7個鄉鎮形成了57個包括水利灌溉、特色種植和養殖、農產品交易中心等帶動力強、群眾增收快的優勢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