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共和國第十一個烈士紀念日。
山河念英魂,熱血今猶在。對英烈先賢,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烈士紀念日定在國慶前一天,正昭示了中國從苦難到輝煌的艱難歷程,告誡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哪里來,我們又是從哪里出發。
英雄是人類歷史天空的璀璨星辰,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坐標。長征將士,讓人驚嘆“風雨浸衣骨更硬”;抗戰軍民,令人感佩“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讀抗美援朝故事,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謎一樣的東方精神”。無數先賢英烈不僅以其頑強抗爭推動了歷史進步,更以其堅定信念、無畏氣概和高尚品格,挺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
英魂不朽,受恩不忘,英雄精神也一直在教育、潤澤今人。近年來,許多老兵走進校園,給學生上“開學第一課”,講述戰場上的青春故事。“你問我,年輕是什么樣子的?我說,和你一樣啊……”“雖然我長到19歲,但背個人還是太費勁了,我都不知道那個勁兒是哪里來的……”動情講述讓人動容,也不斷提醒著我們:今天的繁榮富強,源于英雄的流血犧牲;今天的幸福安康,離不開英雄的無私奉獻。
如果說奮斗與犧牲是一個強大國家和優秀民族不可缺少的血性根脈,那么崇尚英雄則是一個民族崛起必須擁有的價值取向與自強情懷。不可否認,承平日久,社會轉型,利益分化,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時代,各種觀點泥沙俱下,一些錯誤思潮乘虛而入,刻意歪曲歷史、抹黑英雄的現象確實存在。而對英雄烈士的詆毀、貶損,對英雄事跡的解構、質疑,污染的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傷害的是億萬人民的質樸情感。
有鑒于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設立烈士紀念日“立大德于社會”,到建立功勛榮譽表彰制度“揚大義于國家”,再到制定英雄烈士保護法“布大信于天下”,一系列強有力的行動,展現了黨和國家捍衛英雄、褒獎英雄、尊崇英雄的堅定決心,激起了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行動自覺。而當制度土壤日漸培厚,愛國情懷、英雄精神的種子也會在億萬人民心中生根發芽、生生不息。
“祖國已無恙,多希望你們都在場”……而對先烈最好的紀念,就是奮斗。恰如周總理常說的,一想到我們死去的那些烈士,我們親密的戰友們,就有使不完的勁,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今日之中國,早已走出亡國滅種的險境,但尤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新征程上,難關險隘不比過去少,更加呼喚“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英雄精神,呼喚“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人物。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在追思中感受力量,在征途中繪就未來,愿這片熱土日新月異、繁榮昌盛,告慰“先行者”,激勵“后來人”。(評論員 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