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大潮,賦予了巴彥淖爾自內而外、由表及里的深刻改變,讓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彰顯著實力的底蘊、活力的風姿、魅力的光華。
“五抓五促”構建五級聯動黨建工作新格局案例入選全國20個市域改革典型案例;“五大行動”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案例入選《中國改革年鑒(第三卷)》;市委政研室(改革辦)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評為2023年度地方改革宣傳先進單位。
從“只進一扇門”到“一次不用跑”,從“不見面審批”到“免申即享”,從“一窗通辦”到“一網通辦”……“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推動“蒙速辦·四辦”服務,“一網通辦”能力全面提升。
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試點獲批實施,河套灌區(永濟灌域)被確定為國家首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
……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開放增活力。近年來,我市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科學的思維、前瞻的眼光、包容的姿態、扎實的作風,充分發揮改革先導和突破作用,“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農業農村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步履鏗鏘,為巴彥淖爾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重點領域改革蹄疾步穩
全市政務服務網上可辦事項覆蓋率達99.64%,全程網辦事項覆蓋率達97.21%,676個事項實現數據共享,413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掌上可查可辦;實現全市幼兒園“一鍵入園”、義務教育階段“一鍵入學”;全市8家疾控機構建立分級化管理體系,24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均成立疾病預防控制科……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難在深化。多年來,我市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始終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瞄準發展中的問題和短板,打“主動仗”、啃“硬骨頭”、蹚“深水區”,實現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
——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探索構建多元化經貿發展新格局。
——在重大民生領域改革方面,穩步推進教育領域改革,實現全市幼兒園“一鍵入園”、義務教育階段“一鍵入學”以及“陽光分班”網上辦理。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深化疾病防控體系改革,持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常態化制度化推進藥品耗材帶量采購工作,讓改革發展紅利惠及人民群眾。
——在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方面,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試點獲批實施,建立健全以“路長制”為基礎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組織體系,健全完善更加緊密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開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烏梁素海治理攻堅戰、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農業節水增效攻堅戰、節能降耗減排攻堅戰,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
——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健全意識形態工作體系,扎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創建工作,穩妥推進市級媒體融合,實施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工程,不斷激發文化領域創新創造活力。
以改革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產業追風逐日、向光而行,烏蘭布和新能源基地異軍突起。今年1—7月,全市“兩個基地、四個集群”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8%,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5.0%,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個百分點。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存續各類經營主體189481戶,注冊資本3487.2億元。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2023年,全市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完成53.51億元,同比增長46.9%;實現利潤總額16.46億元,同比增盈23.64億元;交稅費6.94億元,為上年同期的9倍多。
今年1—8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94.4億元,同比增長6.1%,全區占比達21.89%,位列全區第一。其中,出口47.5億元,同比增長24%;進口246.9億元,同比增長3.3%。
……
一系列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穩步向前,以點帶面,牽引帶動其他改革一并推進,取得了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革成果,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提供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近年來,我市緊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瓶頸,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國資國企、要素配置等重點改革攻堅,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增強創新動力。完善政府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制定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23年,我市安排科技資金11379萬元,同比增長6.25%。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讓群眾在家門口“好看病、看好病”。目前,全市146家醫療機構參與藥品集中采購,參與率達100%;142家定點醫療機構參與醫用耗材網上采購,參與率達97.26%。不斷簡化異地就醫流程,全市跨省異地就醫定點機構達130家。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42.49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168954.25萬元。
讓兜底保障更精準更有溫度。我市組建京蒙家政、區內勞務協作聯盟,構建勞務協作共享機制,促進有序外出和就地就近就業。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完善勞務協作對接機制,建立“企業+就業幫扶車間”運營模式。深入實施社會保障改革提質工程,緊盯擴面、提標、發放、嚴管等關鍵環節,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讓孩子能“上好學”。2023年,全市各類教育辦學水平持續提升,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10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56%,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6.28%,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59%,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達100%。“雙減”工作成效顯著,13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開展課后服務,校外培訓機構全流程監管資金核驗率達100%,線上支付渠道開通率達97.32%。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時代新征程,我市將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難題、破新題,奮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繼續走深走實,續寫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