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臨河區(qū)國營新華林場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新華林場是我市基層林草生態(tài)建設單位,有著“以增綠護綠為使命”的場訓。
建場60多年來,一代代林場職工心懷“為家園增綠,為人民造福”的信念,以滾石上山的決心和氣魄,鏖戰(zhàn)“沙場”,落實“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二期、低質低效林改造等工程建設任務,累計植樹430萬株。他們用時光和汗水為昔日沙地鋪上綠毯,讓茫茫荒漠變?yōu)榱謪^(qū),創(chuàng)造了沙灘荒灘變綠洲、堿灘草灘變林海的生態(tài)奇跡。
創(chuàng)造“沙地綠洲”新奇跡
新華林場位于臨河區(qū)烏蘭圖克鎮(zhèn)境內、烏蘭布和沙漠邊緣地帶。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滿地沙,有風埋人家”是當地氣候和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人們常年處于“春夏苦旱災,秋冬風沙害”的境地。
為了改善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20世紀60年代,新華林場成立,各民族職工加入生態(tài)建設隊伍。他們頭頂烈日、腳踩黃沙,在沙窩深處搭起簡易帳篷,開始植樹造林。很快,周邊農牧民中從一個人到一家人再到一群人,先后有400多人加入防沙治沙隊伍中。各族群眾集資購買3000余株樹苗進行栽種嘗試,為林場樹苗的選育奠定了基礎。
1978年,“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啟動。新華林場在“引進、馴化、繁育、推廣”上全面發(fā)力,帶領當地各族群眾引進外地優(yōu)良樹種,結合當地樹種開展更大規(guī)模的造林治沙。2012年起,林場相繼實施京津風沙源二期、低質低效林改造等工程。到目前,林場已累計植樹430萬株、造林3.9萬畝,其中栽植喬木林1.7萬畝、灌木林2.2萬畝,使沙地面積由20世紀60年代的2.15萬畝縮小到0.5萬畝,附近兩個湖泊的水面由原來的500畝擴大到700畝,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25.6%增加到65%,風沙天數由1960年的136天減少至2023年的19天,形成“三北”防護林+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的生態(tài)防護林體系,野雞、野兔、狐貍、貓頭鷹、啄木鳥等80多種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讓這里成為各族群眾團結奮斗的幸福家園。
共繪“綠富同興”新畫卷
從茫茫沙海到片片綠洲,從“點沙成金”到“綠富同興”,離不開新華林場幾代造林人不畏艱辛、久久為功的堅守和奉獻。他們團結帶領周邊各族群眾用智慧和力量播撒綠色,守護綠水青山,為家鄉(xiāng)高質量發(fā)展厚植生態(tài)底色。
今年78歲的老黨員賈克明是新華林場第一代職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種樹全靠人力,他和其他職工不分白天黑夜在沙地里挖坑、栽樹、澆水,讓萬畝荒灘有了綠色,實現人進沙退。賈克明的兒子賈玉林從小就和父母進出沙窩。賈玉林等作為第二代林場人,不斷完善林場基礎設施,逐步擴大綠化面積,實現綠進沙退。賈培是賈家的第三代,這個90后年輕人也選擇留下來,成為一名護林員,像他的祖父、父親一樣盡心守護林場。第三代林場人運用現代科技,大幅度提高治沙造林的效率和質量。賈克明祖孫三代接力植樹造林,不僅見證了林場的發(fā)展,更傳承了綠化家園的赤子之心。
一代代造林人讓茫茫沙漠綠起來的同時,也讓當地各族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據測算,“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實施帶來了河套灌區(qū)土壤的改良,新華林場周邊耕地面積由1960年的127萬畝增加到現在的232萬畝,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從最初的48元增加到如今的27846元。綠色之變讓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信心更足。
樹立“三北精神”新榜樣
諄諄囑托催奮進,殷殷關懷暖心田。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新華林場考察,對防沙治沙、林場工作、科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林場全體職工無比自豪、倍感鼓舞。同新華林場職工一樣,巴彥淖爾各族干部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也更加堅定。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新華林場下一步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林場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出的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zhàn)、創(chuàng)造新時代防沙治沙新奇跡動員令,以建設全國防沙治沙試點林場為目標,與當地各族群眾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利用當地水土光熱資源,大力發(fā)展“光伏+”、特色林果、苗圃等產業(yè),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因地制宜種植羊草,嫁接肉蓯蓉,栽植文冠果等生態(tài)經濟兼用樹種,同步建設集紅色教育、生態(tài)科普、研學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圈,走出一條生態(tài)立場、科技強場、產業(yè)富場、文化興場的高質量發(fā)展之路。
在新華林場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后,林場場長杜文化說:“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與厚望,將殷殷囑托轉化為弘揚精神加油干的生動實踐,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守護好這片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