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凡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無”,說的是從政為官必須有一種勇于做事、敢于擔當的精神,但斷然不可心存私念,以權謀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尤需廣大黨員干部拿出敢闖敢試的勇氣和擔當,讓勇負責、敢擔當、善作為蔚然成風。
改革創新,就是涉險灘、破堅冰、攻堡壘、拔城池的歷程,沒有經驗可循,出現失誤和錯誤在所難免。許多干部的失誤錯誤是在缺乏經驗、客觀條件不成熟等情況下導致的探索性失誤或無意性過失。這就需要組織摒棄求全責備的觀念,為他們遮風擋雨、共擔風險,理直氣壯為他們撐腰打氣、加油助威,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大膽干、大膽闖,鼓勵敢擔當、敢作為的良好氛圍。
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善者不疵細瑕。對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要認真分析甄別,只要干部是出于公心、清正廉潔的,就要鼓勵包容、繼續重用,幫助他們增膽氣、添信心。對承擔改革攻堅重任的干部,要賦予必要的試錯權,為他們安心工作、踏實干事吃一粒定心丸、加一道護身符,只要沒有觸碰紅線的,就不能打板子、扣帽子、抓辮子,切實保護干部改革積極性。對因改革而得罪人、被誣陷舉報的干部,要及時澄清事實真相,還干部清白,讓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敢闖敢干、奮發有為。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對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勵和鞭策。要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真正把敢于擔當、主動作為的“猛士”“戰士”和善于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闖將”“干將”選出來、用起來。對那些任勞任怨、扛重活、打硬仗的干部及時提拔使用,為那些個性鮮明、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提供舞臺,對那些作風虛浮、花拳繡腿、消極懈怠、萎靡不振的干部堅決予以調整。“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通過正向激勵、激濁揚清,讓敢于擔當作為者得重用、受褒獎,讓碌碌無為者讓位子、受警醒。
怕出錯不能成為不干事的借口,怕追責也不能成為懶政的理由。既要旗幟鮮明地褒獎、鼓勵擔當者,更要旗幟鮮明地支持、保護擔當者,讓干部走出“多干多出事、不干不出事”的認識誤區,引導他們放開手腳、大膽干事,爭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唯有如此才能為改革發展不斷開新局、譜新篇。 ?。ɡ钪醒裕?/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