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是挑戰,更是機遇,既考驗著改革者智慧,又彰顯著改革者的責任與擔當。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內蒙古自治區統籌推進媒體改革創新、融合發展。
融合發展的浪潮在北疆奔涌。
2023年12月29日,隨著赤峰市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全區12個盟市全部完成“報社+廣電”模式的資源整合。以這個新的起點為發端,內蒙古盟市媒體融合步入了昂首闊步、跨越發展的新階段,開啟了從“融”發力、向“新”而行的新篇章。
破舊立新,打通內部運行的“任督二脈”
改革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盟市級媒體處于自治區三級媒體架構的“腰部”,是全媒體傳播體系中承上啟下、不可或缺的一環。整合盟市報紙和廣電資源,攔在媒體人面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體系如何構建、部門如何設置、人員如何擺布。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走進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青橙融媒”四個大字格外醒目。呼和浩特市作為我區最早入選全國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試點城市之一,著力破解改革難題,抓住新聞采編這一核心環節,打通媒體內容組織架構,優化人財物配置,打破固有生產傳播環節,將原來41個部門重組為30個部門,撤并22個傳統媒體部門,新設立12個新媒體部門,建成了資源集約、一體運行、高效協調的常態化調度指揮系統,理順了媒體融合發展的“奇經八脈”。
媒體融合,關鍵在“融”,要害在“通”。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先再造采編流程,圍繞流程重置內部機構、建設技術平臺”程序,組建全媒體策劃部、采訪部和7個全媒體新聞編發部,建立鄂爾多斯智慧全媒體融合平臺,實現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平臺的有效貫通。
各盟市融媒體中心的成立與運行,告別了傳統“單兵作戰”模式,推倒“院墻”“部門墻”“層級墻”“干部職工墻”,推進機構一體化運行、內容一體化生產、技術一體化支撐、全域一體化融通,形成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多渠道融合、多平臺互動的融媒新業態,在盟市媒體融合“首戰”中打了一個翻身仗、一個漂亮仗。
鍛造精品,找準宣傳推介的“流量密碼”
融媒體中心成立了、部門新設了、人員就位了,擺好了陣勢、拉開了架勢,媒體人擼起了袖子,加油干!
怎么干?融媒體時代,拿得出手的品牌始終是網絡傳播的“硬通貨”,“內容為王”始終是主流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和看家本領。
各盟市融媒體中心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客戶端為主陣地,大力建設集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移動傳播平臺于一體的傳播矩陣。
目前,呼和浩特市“青橙融媒”客戶端下載量達到732.9萬,穩居各盟市首位,品牌效應已然凸顯;“包頭新聞網”“紅山晚報”“呼倫貝爾新聞”分列微信公眾號日活量前三位;抖音號方面,日播放量前三位的分別是:“掌上巴彥淖爾”95萬、“嶺上興安”45.6萬、“包頭新聞網”30萬;“掌上巴彥淖爾”“V赤峰”“包頭新聞網”居快手號日播放量前三位。
媒體形態持續豐富、走向融合,全媒體矩陣全力施為,推出一系列“破圈”“刷屏”的好產品。今年以來,自治區各盟市融媒體中心一路披荊斬棘,碩果累累。
無視頻,不傳播。短視頻已經成為媒體的主流形態,直播也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第34屆草原那達慕活動報道中,錫林郭勒盟融媒體中心共發布產品789個,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紛紛轉發,總傳播量突破1.2億次。僅2024年上半年,錫林郭勒盟融媒體中心就推出網絡直播近300場,短視頻發布量較合并前增長了3倍。
推進新聞信息內容、節目欄目供給側改革,生產優質的新媒體產品面向全國傳播,是做強內容、擴大傳播、有效觸達的關鍵一招。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走出內蒙古做宣介,與貴州“村超”聯合開展“草原山水 足夠精彩”大型文旅推介活動,總傳播量3.8億次。包頭市融媒體中心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包融媒實驗室,推出《閱包頭》等原創AI作品,央視網、學習強國等媒體轉發,總傳播量達1000萬次。
“河套小麥豐收在望,村支書全網呼叫巴彥淖爾老鄉,‘回家收麥啦’”,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雙河鎮臨鐵村黨支部書記王建紅一句質樸又動情的召喚,感動了無數內蒙古老鄉,巴彥淖爾市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的這個短視頻,被半月談、秀我中國等新媒體賬號轉發,總傳播量1000萬次,有網友評論:“真好!把我們內蒙古各地區的‘好’宣傳到全國每一個角落。”
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好策劃+好產品+好傳播,各盟市融媒體中心的主題宣傳濃墨重彩、日常報道精品頻出、融媒傳播爆款連連,有力傳播了壯美和美善美、可信可親可愛的內蒙古形象。
創新機制,激活融合發展的“一池春水”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績效考核評價機制能否及時跟上尤為重要。各盟市融媒體中心內部績效考核評價不再沿襲以往做法,而是更加關注點贊率、轉發率和送達率,盡可能將傳播力影響力加以量化,有效激勵有想法、有闖勁、有網感的媒體人。
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實行全員總量管理,打破人員身份、職級、獎勵限制,開展中層正職競聘上崗和普通干部職工雙向選擇,建立以崗定薪、責薪一致、同工同酬、優績優酬、特崗特酬的績效激勵機制,績效系數設置向策采編評等重要部門、重點崗位傾斜,打破“大鍋飯”,進一步激發了采編人員干事創業活力。
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將重點放在改革薪酬分配制度上,采取了以崗定薪、以績取酬,薪酬向基層一線傾斜、向采編隊伍傾斜、向關鍵崗位傾斜等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通過優秀作品嘉獎、重大活動記功、奉獻先進評選等方式,激勵職工爭先創優。
在選人用人方面,包頭市融媒體中心按照在編與不在編“一視同仁”的思路,通過公開競聘,一批非體制內人員進入管理崗位,極大地激發了采編人員工作積極性。
通遼市、烏海市、阿拉善盟融媒體中心正在完善薪酬分配、績效考核辦法,助力事業發展。
……
“活下來”是第一步,“活得好”才是“硬道理”。
各盟市融媒體中心積極踐行“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經營模式,打通媒體建設與經營發展通道,實現產業反哺事業。
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成立市屬國有融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23年至今經營收入超過2億元,反哺事業4500多萬元。呼和浩特市融媒體中心成立青橙融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企業,2023年經營收入達3000余萬元。
采編與經營是媒體融合發展的“一體兩翼”,經營工作搞得好,媒體事業發展更加從容、穩健。包頭市融媒體中心聚焦展會、博覽會,舉辦包頭市廣電家博會、包頭市車博會;烏蘭察布市融媒體中心搭建“原味烏蘭察布”直播間;興安盟融媒體中心承接宣傳片制作、新媒體運維等業務,積極參與政務、商務以及電商業務,實現了多元創收。
媒體改革創新永無止境。肩負新使命、立足新起點、面對新挑戰,各盟市融媒體中心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堅持守正創新,實現向上向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之路,正在講好內蒙古故事、唱響時代主旋律、凝聚奮進正能量,唱響著一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大風歌”。(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