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河套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交流會在巴彥淖爾市舉行,40余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河套文化的內涵與外延、河套文化研究與宣傳等方面,深入探討河套文化挖掘研究與傳承發展的有效路徑,為開創河套文化研究新局面,助力北疆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與會專家學者的主旨發言重點突出、邏輯清晰;研究成果闡釋嚴謹、論述透徹;學術交流氣氛熱烈、深入廣泛;為深化河套文化研究,推進北疆文化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揮出積極的學術引領和實踐推動作用。
河套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是北疆文化的集中體現和典型代表,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支撐。巴彥淖爾文化遺產豐富,文物數量多、類型全、等級高,古人類遺址、陰山巖畫、各個時代的長城等文化遺產,都是十分寶貴的財富。在河套地區的歷史演進中,各民族交融共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河套文化,對于推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的歷史及現實意義。
“河套文化研究和品牌打造已持續發力20年,基礎扎實,難能可貴。”全國首位人類學民族學長江學者、內蒙古師范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納日碧力戈表示,“新時代新征程的河套文化迫切需要持續深入挖掘,進一步加強對河套文化的深入認識,積極構建河套文化學,努力納入到中國自主理論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推動河套文化研究高位發展。加強考古學領域的工作,運用考古學、人類學及其他學科的理論,將史前河套與現代河套相連接,從河套文化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所作貢獻等方面,深入挖掘研究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意義,科學梳理河套史前歷史,努力打造閃亮的文化名片和精神標識。”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河套文化建設,努力做好河套文化研究闡釋、宣傳推廣、精品創作等“六篇文章”,更好發揮“泛河套文化圈”中的核心引領作用,爭取為打響北疆文化品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內蒙古日報記者 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