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烏拉特后旗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之路,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生態產業不斷升級。
走進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一株株白刺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甚是喜人。號稱“大漠人參”的鎖陽,通過人工嫁接,與愿意守護它的白刺樹合體后,迸發出治沙與致富雙贏的強大能量,讓“魚與熊掌”兼得變成可能。
工人們正在嫁接鎖陽
工人們在生長旺盛、大小適中的白刺沙包群落采用挖坑接種的方式接種鎖陽種子。將鎖陽種子與細沙按照體積比為1:3混勻后,將鎖陽種子和沙土混合物均勻撒放在挖好的接種坑中,然后覆沙土至坑深的2/3處,在坑中灌水,待水完全滲透后在坑上部覆好沙土,直至留有5~10厘米的坑,以便澆灌和存儲雨水。鎖陽內部的水分會通過鎖陽進入的白刺,然后進入到白刺的根部。冬天的時候,鎖陽種子就會吸收白刺里面的養分,然后生長。
“我們現在白刺嫁接鎖陽已嫁接了200畝,后續還要嫁接100畝?!蔽餮a隆林業管護中心副主任楊志雄說。鎖陽是一種寄生植物,它寄生于白刺的根部,又名不老草,喜干旱,生于荒漠草原、草原荒漠化與荒漠地帶。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鎖陽在沙地里種植要求低,且收益高,接種第二年開始采收,預計可達到每畝400元的收益。
近年來,烏拉特后旗大面積的梭梭、白刺林得到了有效保護。由于生態建設的迫切需要和良好的市場前景,林草部門大力保護梭梭、白刺,開展人工接種肉蓯蓉、鎖陽工作,有效地推動沙生植物資源的利用和產業發展,為烏拉特后旗特色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事業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