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政府部門的服務實在是太貼心了,對于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來說,網上辦事也不是難題了。”家住興安盟阿爾山市明水河鎮的趙大爺,想為自家小店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續期,但苦于不熟悉網上操作流程。明水河鎮黨群服務中心幫辦代辦窗口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為他提供全程網上操作幫助,最終順利辦理完成續期手續。
黨群服務中心不僅是黨建陣地,也是近距離服務黨員、群眾的重要窗口。近年來,興安盟持續開展黨群服務中心優化提升行動,打造“陣地有用、服務實用、群眾愛用”的黨群服務矩陣,讓黨群服務從“中心”走進群眾心中。
10月20日恰逢周日,扎賚特旗繁榮社區居民韓曉春來到黨群服務中心辦理低保手續。雖是休息日,但社區仍有工作人員在值班。“來社區辦事挺方便,周六、周日也有干部在崗。”韓曉春說。
黨群服務中心不僅為居民提供政策咨詢、協調解決生產生活難題、處置突發事件,還針對行動不便人群提供“上門服務”。
在烏蘭浩特市城郊街道環山社區85歲老人劉玉蘭家中,社區工作人員正認真核對其身份信息,按照系統要求填報各項內容,幫助老人完成低保認證。“我不會用智能手機,眼神也不好,社區工作人員經常來家里幫忙,幫我進行低保認證、殘疾認證,怕我落下。”劉玉蘭說。
為讓廣大群眾真正感受到辦事速度和服務溫度,興安盟持續優化黨群服務中心陣地服務功能,大力探索社區“兩委”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推行“上門辦、延時辦、預約辦”模式。同時,全面推進“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站—網格黨組織—單元長”四級黨群服務網絡建設,切實把組織鏈條延伸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讓群眾感受到時刻身在網格、服務常在身邊。
舞蹈《歡唱中國夢》、小合唱《太陽出來走四方》、歌曲《歌唱祖國》等精彩的節目接連上演,掌聲、歡呼聲不斷;居民帶著各自的拿手好菜加入百家盛宴,餐桌上菜品豐富,色香味俱全;大家品著菜肴、聊著家常,其樂融融……科右中旗黨群服務中心布敦化社區北疆文化潤家園石榴籽鄰里文化大集活動現場,洋溢著濃濃的溫馨氣息,鄰里情在不知不覺中愈加增進、濃厚。
興安盟各黨群服務中心結合傳統節日,常態化舉辦趣味運動會、百家宴、石榴籽鄰里文化大集、睦鄰節等活動,居民群眾歡聚一堂,齊參與、展廚藝、話家常,共享“互嵌式”發展的幸福成果。同時,扎實開展“六清理兩強化”專項行動,全面清理黨群服務中心無效無用的室內室外標識標牌,整合優化功能室2396個,將大部分空間留給居民,打造“親民”的黨群活動場所。
“人老了,腿腳就不方便了。社區經常開展愛心義診活動,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尋醫問診。”突泉縣團結社區居民杜玉芝高興地說。突泉縣中醫醫院作為團結社區的“雙報到”單位,不定期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愛心義診活動,受到附近居民一致好評。
興安盟堅持黨群服務中心是連接黨員群眾的窗口陣地,整合各部門各類服務項目,將黨員教育、技能培訓、文體活動、醫療服務、幫辦代辦等有機融入群眾工作生活,為群眾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平臺。依托“全域互聯共建”、在職黨員干部“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星級管理、黨代表“四定工作法”等活動載體,常態化開展活動。截至目前,3.1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150名黨代表個人和23個黨代表團隊示范帶動全盟4900余名各級黨代表,累計收集民情民意1.1萬條、化解矛盾風險4600余件、信訪代辦146件、解決實際困難5200余個。
“興安盟將持續優化黨群服務中心陣地體系功能建設,立足群眾需求,盤活各類資源,將黨建、治理、服務融合一體推進,讓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聯系、引導、凝聚、服務黨員群眾的橋梁。”興安盟委組織部副部長趙新友說。(內蒙古日報記者 高敏娜 通訊員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