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召開的河套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交流會上,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為河套文化溯文源、拓文脈、壯文氣。本報推出與會專家學者訪談,一起來聽聽他們對于河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真知灼見。
內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河套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副主任張瑞坤
積極推動河套文化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河套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好河套文化就是豐富和完善北疆文化。
河套文化的研究既要從區域文化的角度展開,又要站在中華文明的高度去感悟其獨特的價值并積極推動相關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理論研究是河套文化建設的根基。要關注文化學、歷史學、傳播學、考古學、地理學、人類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范式,進一步梳理河套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和時代價值,激發河套文化的活力,拓寬弘揚河套文化的現實路徑。
要不斷強化河套文化研究的理論闡釋,重視研究團隊的建設,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河套文化研究開展跨學科交流,努力產出有影響、有價值的研究成果,豐富和完善河套文化的理論體系,為北疆文化的發展添磚加瓦。
同時,積極開展學術講座和研學活動,邀請學界相關專家學者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為廣大師生提供河套文化研究領域的前沿知識,引導師生致力于河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河套學院漢語言文學系講師吳曉暉
為河套文化建設提供有力學術支撐
河套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歷史內涵和獨特的地域特點為北疆文化增添了許多魅力。
傳承與發展河套文化,需要持續深挖河套文化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探討其在北疆文化、中華文明史甚至是世界人類發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結合數字化技術、新媒體等手段,創新傳播方式和表現形式,進一步推動地區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力量。
作為高校教師,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平臺和資源,組織學術研討會、文化交流活動等,吸引各界人士對河套文化的關注;與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河套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將河套文化融入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河套文化的獨特魅力。
河套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講師楊開昌
讓更多人參與到河套文化研究、傳承中來
河套文化要堅持育人、育才和引進來、走出去的有機融合,通過培養本土研究人才、挖掘文化育人元素等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河套文化研究、傳承中來。
要緊密結合實際,深入開展河套文化核心內容、時代價值及河套文化與北疆文化的關系等研究闡釋,持續深挖河套文化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保護傳承好河套文化豐富的歷史人文積淀,并結合時代需求不斷創新研究與傳播方式,讓河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博物館在河套文化傳承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河套文化的實物載體,也是一個集收藏、研究、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對外窗口。要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通過展示歷史文物、藝術品、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資料,讓更多人充分感受河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