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南苑村設施農業大棚,翠綠的藤蔓間,飽滿成熟的蜜瓜掛滿枝頭,散發出陣陣濃郁誘人果香,甚是喜人。果農們穿梭在瓜田間,有條不紊地摘瓜、裝車,一車車“金瓜瓜”直接銷往山東。
正在賣瓜的南苑村村委委員丁永強笑得合不攏嘴:“目前,網紋瓜的產量和價格都不錯,畝產約5000斤,上市時一斤的價格在4塊錢左右,總體算下來,每畝收入可達1.3萬元以上。”
“支部有想法,黨委就有辦法”,2023年初,南苑村黨支部多次研究商討村集體發展規劃,一致認為由村委委員牽頭、合作社搭橋、大戶參與建設冷棚開展經濟作物種植。
大佘太鎮黨委立足區位優勢和農業資源稟賦,加快節水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在南苑村實行“村集體+合作社+種植大戶”經營模式,爭取自治區重點扶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125萬元,新建冷棚22棟,結合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自籌資金及村集體資金入股11萬元,建設冷棚85棟,因地制宜發展果蔬種植業、設施農業,種植白梨脆、網紋瓜、圣女果等節水高收益作物,讓瓜果產業成為節水致富的“甜蜜”事業。
“今年開春,為積極響應農業節水控水號召,我們合作社一共承包107棟150畝的冷棚種植白梨脆香瓜,6月底下架后復種了網紋蜜瓜。山東的客商與我們簽訂了收購訂單,銷路也用不著操心,我們的收入有了保證,集體經濟發展也有了保障。”丁永強說道。
大佘太鎮南苑村地處北緯40度黃金種植帶,晝夜溫差大、土地資源好,大棚內全覆蓋鋪設貼片式滴灌帶,畝均用水120立方米,較大田玉米省水近三分之一,種植的玫瓏蜜瓜果肉純甜入口綿軟香甜,有蜜瓜界“哈根達斯”之稱。因其獨特的口感和優質的品質,南苑網紋蜜瓜的“栽、育、收、銷”全周期都與外地技術主體建立訂單合作關系,雇用周邊農戶20余人完成網紋蜜瓜從采摘到裝車工作,人均每日收入在300元左右。
如今,大佘太鎮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集中流轉土地25萬畝,調整種植節水作物18.5萬畝,努力實現“減水不減產、減水不減收”,推動農產品提質增效和“山海之畔 多彩佘太”公共區域品牌建設。
下一步,烏拉特前旗將緊緊圍繞“一鎮一產,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綠色發展思路,利用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擴大節水作物種植規模,提升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努力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賦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