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石哈河鎮最東邊的雙盛美村沙拉木素組,在達茂旗純牧業區與烏拉特中旗的交界處,有一個方型的建筑城堡。為何在這樣一個北鄰牧區、西鄰半農半牧區,人煙稀少的地方,建這樣一個規模和居所堪稱當時一流的建筑,是否有此必要?是否真的起什么作用?這些都是一個一個的謎。
該城堡遺址呈正方形,東西、南北各73米,占地約8畝,城墻以殘存部分計算,原高12米,由土夯和土坯壘砌而成。其中土夯部分高10米,土坯部分高2米,根基部分寬一丈,頂部寬2米,可供守衛者和家兵站崗或巡視。城內設置有6個防衛炮臺,城墻四面不同位置和角度都設置了觀察孔和可供射擊的槍眼。正南門建有供人員和車馬物資出入的城門洞,此城門具有典型的晉陜風格。出于保護境內民眾人身財產安全的考慮,堡子內建有民眾生產生活所需的碾磨房、油粉房等,還有附近難民在遭遇土匪和散兵搶掠時躲進堡子、尋求保護,起臨時避難作用的小土房和土窯。
經過實地考證以及熟知的上輩人口述,筆者弄清了此堡的來龍去脈。
原來,雙盛美和東面的牧區屬烏拉特三旗中的東公旗管轄。日本人占領固陽和以北的廣大牧區后,這里被歸入偽滿州國。由于這里地廣人稀,生產勞動和生活分散,加之草原上遍布牛羊,為散兵、日軍和各路土匪搶掠提供了相對安全和方便的環境。為了保護境內農牧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民國32年(1943年),高臺梁地區的一個大財主——孫板達(綽號孫二),出資興建了這個城堡。孫二在當時是這一地區有名的財主,有許多牧場和土地。他靠出租土地和經營牧場,使名下產業越做越大。后山地廣人稀,大批土地指天雨吃飯,收成并不能得到保證。由于土地易得,租金也不高,孫二便靈活掌握,年景好時,租地收成二八分成,即土地持有者得二,租地者得八;年景不好時,孫二讓利出租,一九分成或讓租地者白種一年。
堡子建成后,遇到土匪搶劫或散兵騷擾,孫二便將附近的村民和牲畜集中到堡子里躲避,然后讓自己雇傭的家兵與土匪散兵對抗。孫二利用堡子有利的防御設施,多次保護了鄉親們的安全。
附近有一股流竄日偽軍到處搶劫百姓,孫二聞訊,多次對其進行警告和驅趕。一次,一小股日偽軍搶掠后在沙拉木素南梁休息,被孫二的家兵偵知后伏擊,除一人逃脫外皆被殺。逃脫之人將此事匯報給了頭目。從此,孫二與這股日偽軍結下深仇。此外,孫二暗地里同國民黨傅作義部賀三團交往,這對日偽軍也是一種威脅。為了消滅孫二,日偽軍曾派出兩名探子,裝扮成難民給孫二當長工。這兩人干活偷奸耍滑,卻到處打探有關孫二和堡子的情況。他們發現孫二在建堡時在西北角挖了一個直通外面枳芨灘的地道,以便遇險時及時逃脫。家人發現這二人行為詭異,報告給了孫二,要求將這二人除掉,以絕后患。孫二審訊了二人,明白了原委,卻因心地善良并沒有將這二人殺掉,只是在得到二人的保證后將他們打發走了。這為日后留下了隱患。一日,孫二為躲避追殺,逃到馬富春的牧場,他的大走馬被拉到草灘吃草。追殺他的日偽軍認出了孫二的馬,判斷孫二就在附近,于是將馬牽走藏匿,然后調集兵力加大搜索力度,終于將孫二捉住。民國35年(1946年),孫二被日偽軍殺害于達茂旗蠻達廟。
孫二被殺后,孫家走向沒落,開始變賣家產。由于孫家家破人亡,土地無主,好多租種孫家土地的農民在土改時被劃為地主,成為沒有土地的地主。
新中國成立后,堡子被收回,為集體所有。后來,已廢棄的堡子土坯被拆了拉走,用來建學校和辦公室。油碾磨房因無人經營而廢棄,只留下一個土夯的地基輪廓。
新中國成立后,政權鞏固,土匪絕跡,堡子的防御作用因社會安定而不復存在。加上農業集體化合村并地,堡子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再也沒有當初的聚集作用。
如今,從建筑布局和規模上,我們依稀還能看到堡子當年的盛況,但歷史湮沒,只留給后人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