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中共臨河支部建立后,歸綏地區的白色恐怖繼續擴大。中共綏遠特別區地委負責人路作霖等先后轉移。臨河支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系。1927年9月,劉進仁到寧夏尋找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中的中共黨組織,未果。10月,臨河支部以信函方式,通過歸綏毛織廠地下黨員鐘金聲與新成立的中共綏遠特別支部取得聯系。此后,臨河支部每月向綏遠特支匯報情況,并聽取指示。同年冬,中共綏遠特支也遭破壞。臨河支部在與上級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仍堅持斗爭,積極壯大黨的力量,發展黨的組織,吸納陳廣范、杜方方、劉昆山等積極分子入黨,并在陜壩、蠻會等地建立了黨小組。
1930年9月,臨河支部發展農運積極分子白英入黨,鑒于與王汝賢失去聯系,增選白英為宣傳兼農運委員。
1931年春,支部分別派白英到歸綏、李春秀到包頭尋找上級黨組織,均未找到。6月,李春秀到五原開展軍運工作,不幸被捕遇難。臨河支部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繼續組織群眾開展革命斗爭,先后組織領導了辦公學爭奪教育陣地、爭奪學校領導權、難民奪糧、抗煙稅、購買土地等斗爭。
1932年5月,中共河北省委派往王英“西北抗日義勇軍”開展軍運工作的王森與劉進仁接上了關系。為了便于工作,5月下旬,根據劉進仁提議,臨河支部在陜壩南門外天主堂樹園內進行了改選。王森任支部書記,劉進仁任組織兼教育委員,白英任宣傳兼農運委員并負責陜壩農業合作社的工作。同年夏,中共河北省委陸續派黨員李德明、李明亭到河套協助王森工作。此時,中共陜西府谷縣委還派韓是今和吳乃賢對本籍遷移河套黨員進行巡視,并秘密在當地發展黨員。
中共臨河支部從1927年7月成立到1932年8月改建為特別支部的5年間,通過各種形式開展革命活動,積極發展黨員,壯大黨的組織,先后建立5個基層支部,發展黨員40多名。
巴彥淖爾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