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雙盛美村的蘆筍種植基地,采摘工們穿梭于田間,將蘆筍送到地頭,稱重后再裝車,種植基地旁的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在這里切割、打包、裝箱……
近兩個月,周邊村里的40余名群眾在這里打零工?!斑@里的蘆筍市場需求大,還常常供不應求,優勢就是我們這邊光照時間長,再加上我們的蘆筍比南方種出來更翠綠,口感味道更甜?!贝逯Z茂生笑著說道。如今,尖尖的小蘆筍,已經成為雙盛美村的綠色名片。
雙盛美村地處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東9公里,總面積208平方公里,轄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81人。這里地處陰山北麓,多丘陵山地,常年干旱少雨,靠天吃飯,只能種植小麥、蕎麥、菜籽兒,如果不下雨就沒有收成,為了改變困境,村黨支部先試點建設大棚,組織大家外出考察學習,尋找突破口。
在多次的考察調研中,蘆筍產業讓村“兩委”眼前一亮,蘆筍外表翠綠,身形纖細,生長速度很快,營養價值高,被譽為“蔬菜之王”,石哈河鎮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條件正適宜種植蘆筍。
經過多方論證確定發展蘆筍產業后,村黨支部立即行動起來,對村內原有大棚進行升級改造,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全力打造大面積的石哈河鎮蘆筍種植基地。
村“兩委”干得熱火朝天,有些村民看在眼里,心里卻開始犯嘀咕。村“兩委”在了解到村民們的困惑和不解后,第一時間組織村里的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為大家講思路、講前景、講政策,與村民一起細算收入賬。
不僅如此,村“兩委”積極對接鎮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聘請專家對種植戶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通過鎮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村黨支部對接到北京的客商,達成了長期收購協議,就這樣村民擔心的技術和銷路問題得到了逐一化解。
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蘆筍種植園區已經形成了統一育苗、統一機械、統一定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蘆筍的產量也由起初的三四百斤達到了如今的1000多斤,相對以前種旱地時候的收益翻了好幾倍。蘆筍項目的落地不僅豐富了當地的種植業結構,給種植戶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片經濟,如今除了雙盛美村,石哈河鎮的楚魯圖村等周邊村組也開始發展蘆筍種植產業,種植面積也由2018年的70多畝發展到如今的160多畝,成為目前全市最大的設施農業蘆筍種植基地。2021年烏拉特中旗石哈河蘆筍還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從過去的“看天吃飯”到如今的特色強村,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雙盛美村找準了產業發展的關鍵點,徹底改變了過去的種植結構單一、產業匱乏、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困境,初步開啟了產業多元、特色鮮明、村民多渠道增收的良好局面。村民人均收入由過去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了1萬多元,村集體經濟也由過去的3萬多元增加到如今的20多萬元,實現了強村與富民共贏。
鄉村要振興選準產業是關鍵。雙盛美村從小小的蘆筍做起,放大特優勢,深挖土資源,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壯大了鄉村經濟,更為農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途徑,也讓特色產業賦能雙盛美,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