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延安
立足清涼山上,左一座寶塔山,右一座鳳凰山,看南川河南來、延河北上,二河繞流延安,于嘉陵牽手流向黃河去。“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鳳凰臺。”導游借李白的兩句詩說延安的三山兩河。他是延安山里的漢子,五十出頭,身板結實,憨態(tài)中盡顯幽默,談吐極富帶入感:“我為我的爺爺和父親驕傲!他們曾與紅軍吃一鍋飯、點一燈油,毛主席拉過他們的手……”
我們去楊家?guī)X,去王家坪,去棗園,去鳳凰山,看一門一窗一孔窯。遙想當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住窯洞、喝延河水、吃小米飯,帶領廣大抗日軍民,在與敵周旋、殊死戰(zhàn)斗中創(chuàng)造了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麻雀戰(zhàn)等游擊戰(zhàn)術,確立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三八作風”,取得了一場又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立橘子洲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延安大山里的毛澤東在土窯洞昏暗的油燈下,撰寫了大量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經典著作,如《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zhàn)》等,極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看延安一孔孔窯洞、一盤盤土炕、一張張木色桌椅,想見星光下的窯洞里亮起的一盞盞油燈下,“抗大”學生通過學習,提高了理論素養(yǎng),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了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為我國革命事業(yè)注入了強大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江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下來的,也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一步一個腳印干出來的。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自始至終把“人民”作為砥礪前行的坐標和動力源,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用實際行動有力地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時代之問。
從寶塔山上走下來,沿著延河靜靜地走,耳邊響起一首歌: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
近距離聆聽當年延安的強勁“脈動”,心有所動,夜有所夢,一個聲音對我說:不虛此行,不虛此行!
壺口聽濤
“今秋雨多,壺口瀑布會更壯觀。”“那就去壺口。”一人提議兩人附和,說走就走——
車減速,窗外山遠地闊,聽得“隆隆”聲響。下車來,行數步,忽見一道峽谷,深不可測。近幾步再看,浪敲石壁,壁濺飛花,水若黃龍,滾滾濤濤,翻卷而去。趕忙拿出手機,點擊錄像,逆流而上。
濤聲加劇。我將手機朝向峽谷,腳隨人流挪動。兩塊臥牛石將人流分作幾支。借機抽身,在一塊小石臺上停下腳步。心底濤聲大作,眼前水霧蒸騰。霧漫漫里悄然出了一條虹,人群中發(fā)出一陣驚嘆。濤聲擂動天鼓,此時此刻好似身在露天大舞臺,與山與水與天地同唱一支歌——《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黃河大合唱》,黃河瀑布是高音,壺口濤聲是強高音。
驚嘆于張光年、冼星海兩位大家,一個作詞,一個譜曲,成就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一支歌、一幅配音詩畫,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勇往直前。
站在小石臺上,放眼望去,只見對面人群款款讓出一條路,一只輪椅進入眼簾。輪椅上一位白發(fā)婆婆滿面紅光,與身上大紅的唐裝相映成輝。岸邊一塊空地上,一個腰纏紅布頭戴羊肚子手巾的漢子把一位新娘打扮的女子扶上驢背。女子著一件綠葉紅花掩巾襖,穿一條果綠色寬腰散腿褲,紅鞋上繡了幾朵杏粉杏粉的花。大紅的蓋頭半遮面,斜陽下更顯嬌巧襲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水的品格;滴水穿石,劈山開路,是水的本色;汨汨涓涓,淙淙潺潺,滴滴而聚,成江河湖海,是水仁義之舉。黃河壺口瀑布濤聲雷動,打從天上來,奔向大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