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吆喝、話老字號”主題活動在北京中軸線上演。叫賣藝人臧泉江在巴士上、前門大街、鐘鼓樓廣場吆喝了一路,很多游客聽得津津有味。據本報報道,老北京叫賣雖然被當作市井文化保存,但在實際生活中,已基本聽不到。臧泉江表示,連表演老北京叫賣的機會也不多了。
隨著時代進步,叫賣聲必然與現代都市生活漸行漸遠。但老北京叫賣,不僅是商品推銷的方式,也是一項藝術文化形式,更是一種鄉音,可以寄托鄉愁。著名作家張恨水就曾評價:“我也走過不少的南北碼頭,所聽到的小販吆喝聲,沒有任何一地能賽過北平的。”
一聲聲吆喝,是時代見證,是京城胡同的風貌象征。把這份聲音記憶傳承下去,既是擦亮胡同文化不可或缺的動態名片,也是北京老城保護和更新的一部分。此次活動上,臧泉江沿著中軸線遺跡一路高唱,把北京傳統民俗搬上了世界非遺舞臺,助力這項傳統藝術大放異彩。透過他充滿感情的演繹,游客朋友不僅感受了原汁原味的北京叫賣,也加深了對北京老城肌理和文化歷史底蘊的感知。
讓老北京的叫賣技藝傳下去,還應多想一些創意。針對這項技藝目前演出機會少、年輕人鮮少參與傳承等現實情況,文旅部門不妨把老北京叫賣作為“深度胡同游”的展示環節。1993年,老舍夫人胡絜青在南來順參加小吃節,對小吃品質贊賞有加,但覺得缺了叫賣的氛圍。活動方于是邀請臧泉江父親臧鴻現場表演,眾人頓覺活靈活現,報以熱烈掌聲。可見,地道的老北京吆喝,能幫助游客沉浸式感受老北京的人間煙火、市井風情。上世紀80年代,老北京叫賣一度得到發掘和恢復,出現了一批民間藝人。令人唏噓的是,老北京叫賣聲量日漸其弱,已是無情的現實。“現在都使手機,誰還需要叫賣啊?”希望臧泉江的這一句“吆喝”,能讓更多人聽到。
老北京叫賣,樸實悠長,韻味獨特。曾經,它穿透一座座深宅大院,留在一代代人的記憶中;未來,期待它能穿越時空,打動人心。老城保護,莫忘這一聲聲老北京叫賣;傳承老北京叫賣,還要在更多舞臺唱響這充滿京味京韻的旋律。(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