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巴彥淖爾大地一片繁忙景象,處處涌動著勃勃生機,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也在緊鑼密鼓推進。
走進巴彥淖爾100萬千瓦光儲+生態治理項目磴口縣85萬千瓦子項目區,蔚藍色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將無盡的太陽能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藍海之下,光伏陣列間,壓好的草方格內梭梭苗生長旺盛。“項目于去年3月集中開工建設,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產見效。”項目建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項目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總投資42億元,投產后每年可發電20.47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172.1萬噸,節約標煤67.27萬噸。
在磴口縣160萬千瓦光儲+生態治理項目施工現場,大片起伏的沙丘變為平整的沙地,一根根光伏柱拔地而起。該項目位于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境內,由內蒙古磴口蒙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實施,場區面積為4.46萬畝,計劃總投資69.73億元,規劃建設容量為160萬千瓦,將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的方式確保電能穩定輸出和高效利用。
在我市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生態治理大堿湖項目區,遠遠望去,連綿起伏的沙丘上,無數個麥草方格就像一張金色巨網,牢牢地鎖住了“黃龍”。
……
光伏“藍海”
我市地處國家“三區四帶”的黃河重點生態區和北方防沙帶,是全國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危害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阻止我國西北風沙東越南侵的重要防線,生態地位十分重要。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是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六個工程”之一,也是我市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加快建設防沙治沙模范區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我市聚焦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積極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全力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通過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為沙海種下“綠色風光”,讓金色沙海變為“綠電藍海”。
今年,自治區批復我市一體化工程裝機規模150萬千瓦(光伏裝機94萬千瓦、風電裝機56萬千瓦),配套沙化土地治理22.48萬畝。我市按照“合理布局、強化保障,突出重點、集中開發,因地制宜、科學治理,治用并舉、三生共贏”三十二字治理原則和思路,布局了4個片區,包括3個光伏片區(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20萬千瓦、烏拉特后旗西補隆林場44萬千瓦、杭錦后旗雙廟鎮30萬千瓦)、1個風電片區(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全力以赴推進工程建設。
高站位推動。我市把抓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作為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具體舉措和落實“五大任務”的題中之義,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一體化工程專項組,召開常委會會議、常務會議、專題會等20余次會議研究部署。市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有關旗縣區,逐片區、治理項目區進行實地調研督導。
聯合體協作順暢。新能源聯合體由華能公司牽頭,相關旗縣國有企業參與,已簽訂合作開發協議,項目建成后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參與運營,地方國企占比10%、華能占比90%。生態治理聯合體由蒙草公司牽頭,巴彥綠業公司和相關旗縣國有企業組建聯合體。牽頭新能源企業采取招標方式組織開展沙化土地治理。
生態治理快速推進。生態治理嚴格按照光伏治沙和沙化土地治理兩項技術規程設計施工,布局了6個治理項目區(烏拉特后旗獲各琦蘇木、前達門蘇木和西補隆林場,烏拉特中旗川井蘇木和新忽熱蘇木,杭錦后旗雙廟鎮)。烏蘭布和沙漠、巴音溫都爾沙漠治理區采取工程固沙+灌木造林模式,烏拉特草原采取封育、免耕補播、施肥等措施開展治理。截至目前,已完成異地生態治理20.365萬畝。
新能源項目進展順利。新增裝機150萬千瓦項目已完成全部核準備案工作,配套電網工程已通過電網公司接入系統評審,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開工建設新能源項目879萬千瓦。烏拉特后旗光伏場區已完成場平90%,樁基、場內道路、圍欄及升壓站場平等土建施工圖已出具,正在進行“四通一平”。 杭錦后旗光伏場區一號地圍欄已全部安裝完成,樁基完成1萬根。臨河區完成1萬千瓦示范區建設,樁基、道路、圍欄等部分土建施工圖已出具,正在進行圍欄安裝、“四通一平”等。
拓寬農牧民參與路徑。我市出臺《巴彥淖爾市推進“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十條措施》《巴彥淖爾市推進“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獎勵辦法》,市政府拿出2000萬元對旗縣區、合作社、農牧民等予以獎勵,明確要求一體化工程施工企業以工代賑勞務報酬規模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10%。目前,已有7000多名農牧民參與生態治理。此外,還有不少農牧民積極參與生態治理后期管護工作,烏拉特中旗牧民管護費每畝每年為30元,烏拉特后旗牧民管護費每畝每年為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