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河套大地秋收工作進入收尾階段,農戶們陸續開始秋季田地“理療”,為來年的耕種做好準備。
10月28日,記者走進臨河區白腦包鎮鞋工廠村的田地里,只見拖拉機帶著長長的翻轉犁來回穿梭,所過之處,新翻的耕地散發出濃濃的泥土味兒。遠遠望去,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這里已實現旱能灌、澇能排、鹽漬降、土肥沃?!耙郧?,我們這兒的土地鹽堿化嚴重,出苗率不高。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堿地改良,效果非常顯著,增產又增收,這是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卑啄X包鎮鞋工廠村黨支部書記牛喜和高興地說。
白腦包鎮鞋工廠村高標準農田
一直以來,地塊分散、土壤鹽堿化嚴重制約著白腦包鎮的糧食生產。今年,白腦包鎮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鄉村振興“壹號工程”,總投資2.13億元,組織實施了11.6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提升項目,涉及全鎮13個村61個組2個林場。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項目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種植。
“項目主要有五大工程,即農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林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農田地力提升工程。我們從2月18日干起,一鼓作氣,到6月7日基本完成了分地保灌工作,歷時3個半月就圓滿完成了任務,有效解決了耕地面積分散和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業基礎薄弱等問題,提升了農業生產規模化水平、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種植管理智能化水平、田間社會化服務水平。”白腦包鎮黨委副書記齊海軍說。
建設高標準農田,釋放規模效應,農民是最大受益者。寬敞的田間路更方便農機進出,連片的土地更適合機械化作業,基礎設施完備的農田更容易實施現代農業技術。
“現在地塊又平又大,可以全程進行機械化作業,進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種地越來越省力了。”白腦包鎮十大股村村民屈喜來樂呵呵地說,“高標準農田建設還通過鋪設供水管網,實施滴灌、管灌、噴灌、渠灌相結合的水肥一體化技術,節約了水、肥、藥等,極大地提高了產出效益?!苯衲?,屈喜來在周邊流轉土地1300畝種植葵花,每畝增產100斤、增收500元,他計劃明年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凌亂分布的散田變成集中連片的良田,努力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021.19萬畝,畝均節水20立方米以上,新增耕地1.5%左右,森林覆蓋率提高1.35%,糧食產能提高10%以上,土地流轉收入每畝提高500元以上,畝均節約成本90多元,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