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歷史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內蒙古人民的大愛精神值得學習,我們要把民族團結、守望相助的精神傳承下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程海濤觀看舞臺劇《三千孤兒入內蒙》后,有感而發。
10月23日至29日,該劇在上海、浙江杭州、江蘇南京和安徽合肥進行展演,5000多名觀眾觀看了這部再現草原母親大愛、民族團結佳話的劇作,真實的歷史、深情的演繹令人動容。
北疆文化源遠流長,意蘊深厚。這片土地給予藝術家們太多靈感。
真實反映內蒙古騎兵歷史的舞劇《騎兵》,到今年已經完成六輪全國“巡演”,累計演出130多場,所到之處,一票難求。前不久第五次晉京表演,劇場依然爆滿。北京“鐵粉”王清說:“《騎兵》每次在北京演出我都要看,以后我還要看。”總導演何燕敏認為,時間是考驗作品的一把尺子,《騎兵》之所以能常演常新,是因為引發了觀眾長久的共鳴,這樣的作品,觀眾永遠都會買賬。
如果說《騎兵》是標桿,那么內蒙古正有更多文藝作品向著“精品”邁進,向著“高峰”攀登。
2024年,內蒙古藝術劇院各藝術團赴區外開展演出交流活動130余場,雜技劇《我們的美好生活》、內蒙古經典歌曲演唱會《我和草原有個約定》、兒童劇《冰箱里的咕嚕嚕》、新編兒童京劇《火焰山》、民族管弦交響組曲《蒙古馬》、奈熱樂隊專場音樂會、《“塞上牧歌情”馬頭琴音樂會》等精彩劇節目相繼走進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8個城市,持續擦亮北疆文化品牌。
內蒙古藝術劇院話劇團團長賀丹彥說:“今年我們團有多個劇目登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舞臺,展現北疆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在文化交流、增強文化認同與自豪感、促進經濟與旅游業、藝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文藝演出,不少展示北疆文化歷史、人文底蘊的展覽也走向全國各地。今年初,“蒙古馬精神——內蒙古美術攝影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精彩開展。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這次展覽以蒙古馬精神為切入點,生動展示了內蒙古壯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人文景觀、絢麗的民族風情、現代的城市氣息和幸福的生活圖景,這是廣大美術家、攝影家以優秀藝術作品奉獻人民的深情表達。
3月30日至6月30日,“北方有佳人——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遼代女性文物展”在蘇州博物館展出,共有38.5萬人(次)領略了“北方佳人”的絕代風姿。件件精美文物,重現大遼繁華,也讓北疆文化聲名遠播。
“打響北疆文化品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拓展北疆文化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提高北疆文化作為內蒙古標識的辨識度,讓更多人讀懂內蒙古,這樣才能讓根植在北疆大地的優秀文化在新時代活起來、火起來。”內蒙古社科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曉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