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踏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的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一簇簇堅韌的白刺在陽光下散發著勃勃生機,工人們正在白刺根部挖坑接種鎖陽種子。
“今年秋季,我們已完成200畝的白刺接種鎖陽任務,計劃后續再完成100畝的接種工作。”西補隆林業管護中心副主任楊志雄介紹道。
鎖陽是一種寄生植物,偏愛干燥多沙的環境,常寄生于白刺根部。相較于其他經濟作物,鎖陽在沙地中的種植要求低,且回報高,從接種的第二年起便可開始采收。
近年來,烏拉特后旗高度重視梭梭、白刺等沙生植物的保護工作,并積極推廣人工接種肉蓯蓉、鎖陽等技術,有效推動了沙生植物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產業發展,為當地的生態保護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防沙治沙“磴口模式”的發源地與實踐地,磴口縣始終肩負著黃河“幾字彎”區域生態治理攻堅戰的核心使命,全力投身于“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攻堅行動中,爭做生態治理的先鋒。
“2024年,我縣已重點規劃了黃河岸線聯防聯控、烏蘭布和沙漠東北緣防風固沙林帶構建、‘光伏+生態治理’新模式探索、沙生耐旱灌木樹種‘產學研’一體化試驗、萬畝退化林修復工程、千畝沙生灌木育苗良種繁育基地等六大防沙治沙示范項目,為實現生態治理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磴口縣防沙治沙局黨組書記韓應聯告訴記者。
深秋的烏梁素海碧波蕩漾,候鳥翔集,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騎行愛好者們環湖騎行,享受著速度與美景。
“烏梁素海的景色比想象中還要美,在湖邊欣賞美景的同時享受騎行的樂趣,真是太棒了!”錫林郭勒盟的騎行愛好者張思源由衷贊嘆。
烏梁素海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凈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其生態地位舉足輕重。黨的十八大以來,巴彥淖爾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烏梁素海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和保護開發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經過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今湖區的水質穩定在Ⅴ類,局部區域甚至達到了Ⅳ類標準,實現了水質的總體好轉。同時,鳥類和魚類的種類也在逐年增多。”烏梁素海保護中心生態保護科科長劉雄介紹。
走進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樟子松、云杉、沙棗、新疆楊等樹木聳立在金黃的沙丘之上。微風吹過,濤聲陣陣。
“今年林場開始發展林下經濟,在民樂片區接種了肉蓯蓉,在新勝分場的鹽堿地改良項目區栽種了文冠果樹。3年后,這些經濟林帶來的收益將惠及林場職工。”90后護林人賈培自豪地說。
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是巴彥淖爾市植樹造林、建設美麗家園的一個縮影。一代代林場人60多年來接續奮斗,累計造林3.9萬畝,使新華林場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5%,沙地面積大幅縮減。自2021年以來,巴彥淖爾市已有279萬人次參與了義務植樹活動,共栽植各類樹木882萬株。
黨的十八大以來,巴彥淖爾市累計投入78.07億元,累計完成防沙治沙面積1537萬畝,極重度沙化土地面積減少了617.1萬畝,生態治理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