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中華巨輪劈波斬浪的根本指針、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無數奇跡的關鍵支撐
●必須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必須把“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義無反顧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
●理解興國之要、走好強國之路,必須深刻把握四項基本原則這一立國之本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表明,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中華巨輪劈波斬浪的根本指針、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無數奇跡的關鍵支撐。
必須學深悟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
政治信仰、政治信念規定著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信仰是改革的“指南針”和“火車頭”,沒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就不會有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政治自覺。中國共產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引領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我們必須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踐已經證明:只有秉持堅定的政治信仰,我們才能在改革的正確道路上不斷開創輝煌,才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走向完善,這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政治信念價值的最有力驗證。政治信念不堅定就容易發生思想滑坡、方向迷失。選擇社會主義還是選擇資本主義,代表著不同的理想信念,只有懷著遠大抱負、胸懷天下、秉持解放全人類的理想信念,才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以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為根本政治選擇。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世界在發展,科技在升級,社會在進步,國與國的依存度在加深,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在方向問題上,中國共產黨頭腦十分清醒、立場十分堅定。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我們走過的改革歷程并非一帆風順,也經歷過曲折,由于方向正確、駕馭得當,有了問題及時糾正,所以才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當前,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制造輿論、混淆視聽,大談政治體系改革“滯后論”,唯西方馬首是瞻,曲解我們的改革。這些“雜音”“誤導”“錯讀”,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此,我們要洞若觀火,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我們不斷推進改革,是為了推動黨和人民事業更好發展,而不是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聲”“鮮花”,有些“掌聲”是迷幻劑、有些“鮮花”帶毒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個立國之本,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排除各種干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堅持黨的領導”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這都是時代賦予四項基本原則的新內涵。
堅持改革正確政治方向必須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核心就是方向,核心造就未來。“兩個確立”與“兩個維護”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深化形成的基本政治共識,是新時代最重大政治成果、最寶貴歷史經驗、最客觀實踐結論。實踐表明,全黨必須有核心、黨中央必須有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新時代中國之所以能取得偉大成就、造就偉岸形象,民族復興偉業之所以能跑出“加速度”、青少年之所以能有看待世界的“平視角”、國際社會之所以驚嘆東方奇跡背后的“基因碼”,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航向。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全黨就有“頂梁柱”,14億多中國人民就有“主心骨”;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就有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深化核心掌舵、思想領航的意識,這是我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制勝密碼。確立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全黨必須把“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銘記于心、付諸于行,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思想上的清醒者、銳意改革的攻堅手,準確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投身百舸爭流的時代大潮,義無反顧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
堅持改革正確政治方向必須善于總結運用改革的政治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理解興國之要、走好強國之路,必須深刻把握四項基本原則這一立國之本。
堅守政治原則。政治原則管控政治方向,正確政治方向捍衛政治原則。改革無論怎么改,都必須做到守正創新,在根本政治原則問題上不能有絲毫差池。政治上的成熟表現為指導思想的堅定。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指導改革開放的根本指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與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狹隘的民粹主義劃清政治界限,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
捍衛政治制度。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堅持道不變、志不變,這是牢牢把握改革開放前進方向的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蘇東巨變就是“自毀長城”,采用改革的“休克療法”,主動擁抱“西化”“分化”的圖謀,主動走向資本主義道路,完全拋棄了社會主義制度,取消憲法規定的蘇共的執政地位,徹底滑向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泥潭,并導致國家最終解體。歷史經驗表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只有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改革方向,才能確保社會主義一直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如何確保改革立場不移、方向不偏?這里面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這一條,那就南轅北轍了。改革必須確保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正如《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把制度的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實現治理效能最優化,必須不斷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行穩致遠,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實現。
踐行政治使命。人民是最大的政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人民的”共和國的本質要求。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意味著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共同富裕目標更不能動搖。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我們不僅要把“蛋糕”做大,還要把“蛋糕”分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努力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要“放得活”,又能“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既要強調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又要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這場事關全局的重大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的改革價值取向。人民既是改革的推動者、貢獻者,更是改革的受益者、改革成果的共享者。
校準政治航向。我們必須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改革的首要位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維護好政權安全、制度安全,確保政權安全和經濟發展“兩個輪子”平衡轉動、確保制度安全和改革安全比翼雙飛。各級領導干部務必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中,自覺做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自覺提升推進改革的能力,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維護改革大局穩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要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以調動全黨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匯聚各方面合力,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劉須寬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