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公安局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立足公安主責主業,通過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整合資源,以“九個典范”為抓手,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矩陣,有形有感有效推進各項工作。
打造思想教育典范。市公安局注重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委會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突出抓好基層黨員民輔警教育培訓,依托公安黨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公安教育培訓工作整體規劃,確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覆蓋到每個黨組織和每名黨員民輔警。
打造陣地建設典范。市公安局依托已構建起的“一室一長廊一家兩基地”即:黨建活動室、黨建文化長廊、警營之家、全市公安機關廉政教育基地、愛警暖警基地的黨建陣地布局,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機融入黨建陣地和警營文化。今年,市公安局獲評北疆機關黨建示范陣地榮譽稱號。
打造政策宣教典范。在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牧區,由邊境派出所牽頭,吸納駐地各蘇木老黨員、護邊員等,組建“紅駝宣講隊”,建立“流動宣傳車”,走訪了解轄區治安形勢,用牧民聽得懂、能領會、可踐行的方式,將黨的最新理論和民族政策講到各族群眾家中,幫助各族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積極發揮公安烏蘭牧騎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優勢,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各族群眾心中。
打造特色品牌典范。在烏拉特后旗巴音前達門蘇木巴音前達門邊境派出所建立“邊境石榴籽家園”,通過整合資源、搭建平臺,拓展優化各類活動,強化議事協商、黨群服務、便民服務、文化浸潤等功能,不斷引領基層群眾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大門常開、陣地常用、活動常辦、服務常在、群眾常來”和“聚人氣、聚活力、聚民心”的“五常三聚”工作格局,促進邊境地區民族團結進步發展。
打造典型培樹典范。堅持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引導局屬各黨組織全方位考量不同警種、部門實際情況,堅持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方式層層把關推薦,深入挖掘和積極選樹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扎根基層、甘于奉獻的先進典型,通過評選黨員先鋒崗,明確黨員責任區,為“黨員先鋒隊”授旗等方式,積極發揮先鋒模范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廣大黨員民輔警立足崗位作貢獻,服務群眾爭先鋒。
打造高效為民典范。近年來,市公安局積極開展“團圓行動”,已先后為10余名“國家的孩子”采集血樣,通過分析、比對DNA數據,與當地公安機關聯系,幫助他們尋找親人。今年,兩名“國家的孩子”在市公安局的幫助下,找到了親人,為“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佳話續寫了團圓相聚的新篇章。成立“河套鐵騎”巡邏隊、應急處突隊、無人機巡航大隊、治安行動大隊,實時守護各族群眾安全。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一窗通辦”改革三年攻堅,以“精準服務、精細服務”為理念,打造為民服務綜合窗口,嚴格落實信息公開、一次性告知、首問負責、服務承諾等各項制度,形成“馬上辦、就近辦、一窗辦、一次辦、一門辦”新格局,讓各族群眾的幸福感更強,滿意度更足。
打造外延拓展典范。市公安局積極延伸工作觸角,成立全區公安機關首家“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工作站”,不斷提高公安隊伍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在市局機關舉辦“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強國語言基石”普通話主題推廣系列活動、書法比賽活動等,將公安機關打造成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范、引領、輻射的前沿陣地。
打造聯創共建典范。市公安局積極構建“橫聯縱領”的黨建工作新模式,與市委黨校、阿拉善盟公安局、結對共建社區開展聯創共建,共同構建“黨建共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相促進、共同提升”的黨建新格局,著力探索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新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依托“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領航共建、先鋒暖城等活動,結合公安主責主業,用心用情為各族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把服務送到家門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打造先進引領典范。市公安局積極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邀請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代表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及相關單位召開民族團結進步經驗交流座談會,受表彰的模范集體代表和個人談體會、講感受、說心得,各相關單位和局屬相關部門交流學習借鑒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典型經驗做法,不斷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公安工作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