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烏蘭朝魯嘎查已經圍封的草場上,新長出的成行的冰草、小葉錦雞兒、沙蔥等植物還泛著綠意。“這些草是七八月份播種的,長得不錯。”華能新能源蒙西分公司烏拉特中旗56萬千瓦風電項目經理紀輝介紹,“這里是巴彥淖爾市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烏拉特中旗56萬千瓦風電項目治沙現場。經過專家幾次論證,我們選擇了抗寒、抗旱的植物。草場采用3年圍封、禁牧方式,讓草原休養生息,并采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讓牧民參與草場養護,對他們給予一定的報酬和補貼。”
據了解,華能新能源蒙西分公司搶抓自治區加快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發展機遇,取得巴彥淖爾新能源總裝機容量380萬千瓦開發權,配套生態治理總面積57.6萬畝。項目建成后,年上網電量預計111.5億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23萬噸。首期規劃異地治理各類沙地17.605萬畝。修復團隊采用“光伏+飼草+藥用植物”模式,通過包衣丸化及壓縮加工形成種子包、種子塊、種子繩等創新治沙產品,應用自研草原高速免耕補播機等創新機械,選用耐干旱、耐貧瘠、抗風沙的鄉土樹種和草種,適地適綠,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目前已完成全部異地治理任務。
光伏+沙丘治理(資料圖)
烏蘭朝魯嘎查牧民額爾登其其格說:“我家有3300畝草場,項目實施后每年每畝補貼30元,一年補貼9萬多元。當護林員一年還能掙3萬元。”今年,在烏拉特中旗像額爾登其其格家一樣受益于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生態治理項目的牧戶一共有87戶。
據了解,烏拉特中旗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生態治理項目涉及川井蘇木、新忽熱蘇木共7個嘎查,11.2萬畝的退化沙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項目通過圍封禁牧+施肥、圍封禁牧+施肥+補播等綜合治理措施,按照以水定植原則,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選用多年生抗旱草種冰草、小葉錦雞兒、沙蔥等,通過機械免耕補播的方式,對退化程度嚴重的裸斑地塊進行補播,促使植被恢復。項目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模式,帶動當地農牧民參與工程建設并獲得勞動報酬。預計經過3年治理,項目區域植被覆蓋率將提高10%~15%。
在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中,我市按照“誰的草場誰申請、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通過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激勵機制,鼓勵農牧民參與防沙治沙。截至目前,通過能源開發與生態治理協同發展,我市完成生態治理20.365萬畝,今年新增裝機容量150萬千瓦。
今年5月,我市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獲自治區批復,計劃到2030年,全市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裝機規模總量達1590萬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2.9萬畝。我市優化布局,光伏區布局以烏蘭布和沙漠為主、蘇計沙地為輔,生態治理布局以巴音溫都爾沙漠為主、其他區域零星沙地為輔,風電區布局以烏拉特草原為主。生態治理選用耐干旱、耐貧瘠、抗風沙的鄉土樹種和草種,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開展林草植被恢復,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項目統籌防沙治沙和管沙用沙,系統推進增綠、增能、增收,板上發電、板間種植、板下修復,大力發展有機種植養殖、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實現新能源開發、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一舉三得”。
我市還出臺推進“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獎勵辦法,安排2000萬元對旗縣區、合作社、農牧民等予以獎勵,明確要求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施工企業以工代賑勞務報酬規模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10%。目前,全市已有2.3萬多名農牧民參與生態治理及后期管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