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屯墾隊的老營盤
干召廟鎮旭光村有個老地名,叫“老營盤”。因為歷史上這里曾經有軍隊長期駐扎,俗稱“扎老營”。
1931年,時任綏靖公署主任的閻錫山,集晉綏軍政大權于一身,他出于維護其“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的哲學信念,打算在河套開辟新的基地,于是以“御侮實邊”之名“撥兵屯田”。他先是抽調王靖國的七十師、李生達的七十二師、傅作義的七十三師部分編余官兵,開進后套地區。他還在包頭成立了“綏區屯墾督辦公署”,作為督辦墾務的專門機構,并自任督辦。接著又在五原設立了屯墾辦事處,下設經理、文書、庶務、農作、水利、林牧、軍事、交際、測量等科室,具體負責墾務管理。
屯墾軍進河套,新開了大片荒地,還挖了渠、修了路,為河套農業發展出了力。同時還辦起了種養實驗場,從山西運來楊槐、中槐、臭椿等進行栽培;試種了德國狼豆、蘇聯莜麥、日本糖豆玉米、山西無芒小麥、河北牛尾谷子、山東高粱、河北大豆;引進了山西制造的雙柄步犁、中耕機、圓盤耙、單馬鋤、釘齒耙、人力水車、畜力水車等新式農具。這些舉措對改進河套種植結構、發展畜牧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管理上,五戶為一鄰,設鄰長;五鄰為一閭,設閭長;四閭為一村,設村長。凡20歲到40歲的壯丁,都要參加軍訓、守望巡邏、剿匪防災,戰時則上戰場打仗。
閻錫山的胃口很大,想要獨吞河套,一進后套就武力沒收了王英的部分土地耕種。接著又派來3個軍官墾殖隊,分布在廣闊的河套平原上,從事屯墾。今天的新華鎮所在地的營盤,當時叫“百川堡”;今狼山境內的營盤叫“永安堡”;旭光村“老營盤”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第八戰區的軍政學校
1942年,傅作義在后套推行新縣制,將原來的五原、臨河、安北三個縣擴編為五原、臨河、安北、晏江、米倉、狼山六個縣和陜壩市政籌備處。又由于在歷次作戰中,軍官傷亡較多,部隊改編后編制進一步擴大,軍政干部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傅作義成立了一個專事干部培養和人才造就的組織,稱“綏遠軍政干部訓練團”。傅作義自任訓練團團長,任命李世杰為教育長。
當時,干部訓練團的總部就設在今旭光村。傅作義對干部訓練極為重視,多次親臨訓練團作講話,與教育長、教官一起研究教育方針與教學方法。一次,傅作義騎著自行車到干訓團講話,路過一家理發店時不慎摔了一跤,造成一條胳膊骨折,傷勢很重,不得不到蘭州大醫院治療。
原來,理發店老板有個不好的習慣,每天都要把客人洗頭的水潑到院子里。這天,他剛剛潑了水,傅作義正好騎車路過,車輪一打滑就摔倒在地。理發店老板得知摔傷的人是八戰區的傅長官,心里非常害怕,認為得罪了大官肯定要受罰,輕則罰款,重則槍斃,因此寢食難安,晝夜嘆息,竟然病倒在床。傅作義知道這個情況后,特意叫自己的副官登門拜訪理發店老板,說明摔跤是因為自己不小心,責任不在理發店。理發店老板這才一顆心放進肚里。
八岱鄉政府所在地
1984年,臨河縣改市,下轄20個鄉鎮。八岱鄉占地面積85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旭光七組是八岱鄉政府所在地。
2001年4月,中共臨河市委召開撤并鄉鎮人事調整集體座談會,原有的20個鄉鎮,撤并為14個。根據自治區批示,撤銷八岱鄉,將原八岱鄉棋盤村、農光村、旭光村劃歸黃羊鎮。2006年2月,黃羊鎮并入干召廟鎮。
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旭光村現轄1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92戶、人口2600人,耕地面積1.6萬畝。旭光村一、七組是鎮里精心打造的一個集生產發展、生活休閑、環境整治、產業建設、民族團結和黨的建設為一體的綜合示范點。
2015年,旭光村黨支部通過開展村民代表常設制活動,積極爭取財政獎補資金,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通過黨組織引領、村民代表帶頭、群眾參與的方式,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包括:高起點實施村街巷硬化工程,高標準建設游園項目,高質量實施大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高水平精心實施村屯綠化工程。
如今,在“老營盤”上,旭光村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正在共同建設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