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種了650畝‘金苗K1’品種的谷子,最高畝產達850斤,這個品種的谷子質量好,我明年還要繼續種植。”11月2日,赤峰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崗崗營子村種植戶王軍星計算著今年谷子產量并為明年的種植做規劃。
“金苗K1”品種是來自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的本土人才王顯瑞研究出來的。目前,“金苗K1”已成為高端品牌小米的代名詞,年推廣面積300萬畝以上,累計新增經濟效益18.24億元。
這樣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赤峰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人才培育體系。赤峰市全面整合農村牧區教育資源和人才力量,在12個旗縣區設置了科研工作站,建立鄉土人才培訓基地、產業研究中心等農牧人才培養基地204個,使鄉土人才潛力得到充分挖掘、示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020年以來,赤峰市還打破學歷、論文、科研成果等傳統職稱評定模式,面向農村牧區種植養殖能手,選拔培養了500余名善鉆研、敢開拓、懂市場、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牧民,在鄉村振興中帶動作用明顯。”赤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呂彥涵說。
近年來,赤峰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工作導向,通過采取健全培育體系、錨定高層次人才引進、創新人才政策等措施,最大限度把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
赤峰市深知高層次人才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因此,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成為其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之一。
赤峰市通過開展“院士赤峰行”等人才活動,深化與3位農林畜牧領域院士的溝通交流,將高層次人才的智力資源、核心技術以及鄉土情懷轉化為農牧業發展硬實力,形成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支撐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倍增效應”。同時,赤峰市以谷子、玉米、生豬等為重點,組建“首席專家+創新團隊+龍頭企業”的育種創新聯合體,打造農牧業高端“智囊團”,將各個主體、各個環節擰成一股繩,推動產學研用全鏈條發展。
如何吸引更多的農牧人才與鄉村共成長?赤峰市在人才政策創新方面不遺余力,推出《赤峰市推進人才強市的若干措施》,全力破除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服務、激勵等方面的藩籬。
“赤峰市首次將培育壯大鄉土人才隊伍納入人才政策范疇,提出選樹在經營管理、文化傳承和技術技能等領域發揮典型示范、引領帶動作用的鄉土人才,并給予一次性專項補貼5000元和健康體檢補貼1000元,讓各類人才在農牧業領域起到良好帶動作用。”呂彥涵說。
如今,赤峰市著力營造尊才愛才、惜才扶才的良好氛圍,正努力繪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鄉村振興“人才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