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烏拉特后旗就地取材探索采用小麥秸稈壓沙,實現麥秸變沙障、治沙又增收。
烏拉特后旗在組織實施陰山北麓生態綜合治理、風電光伏一體化治理、“三北”六期等多個重大項目中,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創新開展價格低廉、適用性強的生物沙障材料試驗示范工作,探索推出麥秸壓沙節本增效新模式。
精耕細作14塊試驗田。該旗在西補隆林場建設500畝試驗田,分別選用稻草、麥秸、蘆葦、沙柳、聚乳酸纖維沙袋等14種不同材料進行沙障固沙探索,并在完成工程固沙的區域,通過“喬灌草結合、造封飛并舉”的模式,提高綜合植被蓋度。通過試驗,麥秸方格沙障憑借施工成本低且易操作、就地取材等特點,取得防沙治沙的良好效果。
精打細算理清成本賬。2024年,該旗按照“蒙材蒙用”工作思路,綜合對比不同立地條件下沙障成本、固沙效果、苗木成活等因素,選用與稻草特性相似的本地小麥秸稈開展草方格壓沙試驗。試驗表明,麥秸是唯一能與稻草相媲美的壓沙材料,且成本優勢凸顯。麥秸平均收購價格為每噸750元,稻草平均收購價格為每噸1100元,按照壓沙平均一畝需要柴草0.3噸計算,用麥秸壓沙每畝成本為225元,用稻草壓沙每畝成本為330元,麥秸相較于稻草每畝可減少成本105元,同時巧妙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實現麥稈無害化利用。
精挑細選走好訂單路。為進一步提高麥秸壓沙試驗的科學性、可行性,2024年,旗屬國有企業與農戶簽訂5000畝小麥秸稈訂單,收購麥秸800噸,全部用于西補隆林場工程壓沙。通過訂單收購小麥秸稈,農民種植小麥收入增加到4種,即糧食補貼收入+銷售小麥收入+麥后復種收入+麥秸訂單收入。按照今年市場價每噸麥秸750元左右的價格,農民種植小麥每畝可以增加收入1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