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審春小麥新品種巴麥13號,在全市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2.3萬畝;自主培育的“華蒙肉羊”新品種推廣示范種羊近10000只,改良肉羊35萬只;基碩公司研發牛羊胃電膠囊,推廣155萬枚,在全國11個省市27個牧場投入示范;國內首套“智慧牧場肉羊養殖機器人系統”試車成功并投入使用……在我市財政資金支持下,一個個科技項目、一項項科研成果、一支支人才隊伍,勾勒出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科技創新的“硬核成績單”。
建設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套灌區發展現代農業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動我市現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近年來,市財政局緊緊圍繞市委、政府各項工作要求,立足職能職責,強化資金保障,提高資金效益,全力賦能國家農高區高質量發展。
積極籌措資金
為科技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在位于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的蒙鑫晨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新研發的向日葵蛋白粉正在進行試生產,即將投入市場。公司總經理楊虎介紹,以前壓榨葵花籽油剩下的副產品只能以每噸2000元到3000元的價格賣給飼料廠,現在通過水酶法提取技術和超臨界技術把蛋白粉提取出來,每噸能賣到1.8萬元。
高收益源于高科技,高科技源于高投入。2021年,在我市財政資金支持下,通過科技部門引薦,蒙鑫晨泰創建博士工作站開展產學研合作,目前已開發出超臨界工藝冷榨葵花油、保健代餐粉等18款產品,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近年來,市財政局積極籌措資金,為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科技創新搭建起堅實的發展框架。2020年至2024年,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0.78億元,其中,自治區科技興蒙專項資金2.5億元、自治區農牧廳項目資金2.9億元、市級配套資金2.08億元、債券資金3.3億元。
在我市財政資金賦能下,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開啟了一項項創新栽樹工程,一步步提升創新位勢能級。農高區與國內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成功搭建中國農業大學巴彥淖爾研究院等“1+10+N”科創平臺,建成自治區級以上各類創新平臺載體58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組織實施了61項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
草原鑫河采用深加工技術實現羊下貨全部食品化利用,年可加工屠宰45萬只羊,創造產值近1億元;移動式黃河水直濾水肥一體化農業灌溉裝備推廣2339臺,覆蓋耕地128萬畝,每畝節水20%~30%……在我市有效財政資金的支持下,先進農牧業科研設備、技術、品種得以引進,高端科研人才紛至沓來,一個個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拔地而起、一個個新產品相繼推出、一項項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正展示著科技創新的無限魅力。
精心制定優惠政策
春風化雨支持幫扶企業
內蒙古富健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動物油脂生產、研發、銷售為一體的企業,火鍋底料用油、烘焙用油等產品深受市場青睞。目前,該公司引進羊脂深加工技術,年消納羊尾油和腔油近5000噸,解決了全市近100萬只肉羊的油脂利用難題,年創造產值0.5億元,產品遠銷川貴渝等地。公司負責人表示,從項目人才引進到資金扶持等一攬子幫扶政策有效推動了公司科研成果轉化。
近年來,市財政局精心制定優惠政策,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內的企業和創業者。2022年出臺了《巴彥淖爾市財政支持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專項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持續引導和加強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參與制定了《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內蒙古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和《內蒙古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從財政金融、創新平臺建設、緊缺人才引進等10個方面支持農高區建設。
草原鑫河、羔端肉業2家企業入選自治區羊皮食品化試點;內蒙古康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世界第一條年產1000噸向日葵果膠示范生產線,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各類政策措施的出臺,激發出企業強勁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眾多科技型企業在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茁壯成長,自主研發新技術,不斷推出新產品,提升了農高區核心競爭力。
財政資金保障
不遺余力推動產業升級
日前,在內蒙古富川現代肉羊產業化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區,一排排華蒙肉羊圈舍寬敞明亮,圈舍內華蒙肉羊膘肥體壯,小羊羔活蹦亂跳。“華蒙肉羊是我們歷時十幾年研發出的新品種,不僅生長發育快、繁殖力強、飼料利用率高、肉用性能突出,而且適應性非常強、抗病能力強。”內蒙古富川養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懷森介紹。優良品種缺乏是肉羊種業面臨的“缺芯之痛”,既影響肉羊的生產性能,又制約整個產業鏈創新和市場競爭。為推動肉羊全產業鏈創新發展,自2020年起,自治區和我市累計投入4300萬元科技專項資金,先后組織實施了11項“科技興蒙”重點項目,取得了包括華蒙肉羊新品種在內的一系列創新成果,為全市肉羊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石。
在我市財政資金支持下,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圍繞“河套灌區生態農牧業”主題,聚焦“地”“水”“種”“糧”“肉”“奶”,建成萬畝硬質小麥(巴麥13號)、十萬只肉羊(華蒙肉羊)養殖、萬畝設施農業現代科技示范、萬畝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示范、萬畝鹽堿地改良和耐鹽作物試驗示范、千畝農作物“看禾選種”等十個科技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在全市建設35個長期穩定的農牧業科技示范基地和20個市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向日葵產業集群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智慧農業、生態農業蓬勃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日益壯大,品牌效應逐漸凸顯,巴彥淖爾優質農牧產品借助“天賦河套”品牌影響力在全國市場上占據了重要地位。
2023年,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小麥產業鏈產值4.3億元,占全市小麥產業鏈產值的14%;肉羊產業鏈產值52億元,占全市肉羊產業鏈產值的20%……在農高區,一條條全產業鏈正在上下延伸,一個個產業集群正在拔節生長。
在我市財政資金有力保障下,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成為主流,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2023年,農高區總產值達到149.13億元,較2019年提高38%;土地產出率達到每畝7.07萬元,較2019年提高37.8%;勞動生產率達到每人30.16萬元,較2019年提高39.9%;農牧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4.3%,較2019年提高2.8%;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萬元,較2019年提高59.1%……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這一閃耀的“金字招牌”,正朝著“全國一流”的目標昂首邁進。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未來,市財政局將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加大支持力度,創新支持方式,匯聚各方智慧力量,多措并舉集聚資源,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持續做好完善基礎設施、深化科技合作、健全資金投入管理機制等各項工作,助力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