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創業者看準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現代化轉變的機會,選擇成為“新農人”。
賈麗,臨河區干召廟鎮新利村人,在辣椒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從農業經紀人一路成長為企業負責人。2024年,她的巴彥淖爾市佳禾興農牧業有限公司與臨河區白腦包鎮、狼山鎮和干召廟鎮的100多戶農戶簽訂了近1000畝的簇生椒種植訂單。無論是企業還是農戶均獲得良好收益。
“我想做鄉村CEO!”趙婷,家住新華鎮新豐村一組,曾是一家農資企業的高管,現在是一名擁有320畝流轉土地的返鄉創業人士。問她為什么會選擇返鄉創業,她說,這與她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密不可分。
2020年,趙婷作為臨河區涉農企業管理人員,第一次參加了臨河區針對合作社負責人、家庭農場主、種植養殖大戶、涉農企業技術骨干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班。這次培訓不但讓她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也讓她接觸到了很多農業領域的優秀人才。之后,由臨河區推薦,她還參加了自治區農業領域青年主播培訓、中央農廣校組織的培訓。2024年,她又去浙江大學參加了為期18天的培訓,有幸見到了浙江的第一位鄉村CEO——劉松,并聆聽了他的講座。“浙大的學習,讓我對自己未來的人生之路有了更加明晰的規劃,也堅定了我辭掉工作回村創業的決心。”趙婷說。
為助力“新農人”變“興農人”,近年來,臨河區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高素質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堅持政府統籌、突出需求導向、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精準培育,不斷加大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力度。經過不懈努力,現在已基本形成了針對不同群體、明確產業類別、培訓不同內容的差異化培訓模式,建立了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體制機制。2016年至今,累計舉辦培訓班41期,培訓各類高素質農民3673人;緊跟農時,錄制微課67期,全方位為農民答疑解惑,累計點擊量超過7萬人次;有2所農民田間學校被評為全國示范農民田間學校,1所農民田間學校被認定為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線上教學,線下實踐,直播溝通”農業遠程教育案例被評為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典型案例。
如今,臨河區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持續強化,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有抱負的新農人活躍于廣大鄉村,在產業發展、示范帶動、聯農帶農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