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在杭錦后旗二道橋鎮東方紅村萬畝糧食高效高產示范園區,村黨支部書記高建軍正帶領村民們收割燕麥草,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一排排整齊的燕麥草被割倒,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條金色的綢緞。
近年來,二道橋鎮積極探索“統種共富”模式,東方紅村黨支部成立了楊椐城種植專業合作社,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的方式,將1萬畝土地交由合作社集中經營。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耕作制度由單一模式向“復種兩熟”轉變,今年,合作社嘗試將1000畝土地進行麥后復種燕麥草,既解決單種小麥效益較低的難題,還能收獲一季優質牧草,可實現綠肥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兩茬作物畝均收益可達2800元,較之前農戶零散種植畝均純收入增加了700元左右。
改造后的高標準農田
“兩年前,我們都是單打獨斗,每家種個二三十畝地,天天出工,都是人工作業,費工又費時,大家你種一片小麥,我種一片玉米,收益也不樂觀。后來通過土地整合,小田變大田,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徹底打破了種植戶各自為戰、產業不成規模、技術落后、成本高的局面?,F在,我們不僅有土地流轉的收入,還能到合作社打工賺錢,實現了穩定增收,我很認可這種模式?!眹L到“統種共富”甜頭的村民李偉說。
二道橋鎮不僅在連片種植上下功夫,還著力在調結構、引良種、應用先進技術上下功夫。通過前期對比,鎮黨委和合作社將園區剩下的9010畝種植玉米,選用優質密植玉米種子西蒙3358,采用加厚地膜,“北斗”導航精準播種,種植密度畝均6000~6500株。通過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和高新技術推廣,減少化肥、農藥投入的同時還能節水增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
今年,沙海鎮充分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優勢,積極推廣“統種共富”模式,按照試點先行、穩妥有序、分步推進的原則,將新紅村打造為“統種共富”試點村。鎮黨委政府充分考慮新紅村立地條件,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相融合,進一步優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通過整合耕地,配套建設橋、涵、路、閘、渠等,建設了一批道路暢通、田塊規整、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高標準農田,為實施“統種共富”提供了基礎條件。新紅村黨支部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村集體的組織協調作用,宣傳推廣“統種共富”模式,動員村民積極參與。目前,沙海鎮已有新紅村6個組、沙海村2個組共15000畝土地加入。
“‘統種共富’是我們推動培育本地特色和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工作的有效途徑,也是借鑒‘千萬工程’在鄉村振興路上落地見效的重要舉措。鎮黨委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支部領辦、村民入股、統種共富’的新型土地經營模式,實現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農業生產規?;?、標準化,從而帶動村集體經濟增總量增收益、農民增紅利。”沙海鎮黨委書記王少偉說。
“統種共富”模式是新時代農村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結果,是鄉村全面振興的自發性改革創新。下一步,杭錦后旗將不斷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形成社會合力,持續推廣“統種共富”模式,真正實現從“盆景”到“風景”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