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工程。去年以來,我市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奮力建設黃河流域鄉村振興樣板區。如今,村莊美、產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管理精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在河套平原徐徐展開。
抓好產業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種植的300畝高粱共收獲190余噸,與佘太酒廠簽訂訂單,每公斤保底收購價不低于4元,預計能有近80萬元的經營收入。我們村之前對種植高粱信心不足,后來發展集約化訂單種植,銷路穩定,我們農戶種植更放心、銷售更省心。”種植大戶王浩笑著說。今年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高粱迎來了大豐收。為了保障農民豐產又豐收,大佘太鎮通過鼓勵種植大戶采取良種試驗推廣、“訂單式”種植等舉措,不斷完善高粱產業發展扶持激勵機制。今年,全鎮高粱種植面積達1.1萬余畝。
“從收購現場可以看出,訂單基地的高粱色澤紅潤、顆粒飽滿,品質達到了我們預期的要求。今年與我們簽訂的種植戶有150戶左右,共訂單種植9600余畝,預計回收量在6200噸左右。高粱產業已成為促進當地農民持續增收的特色產業。”佘太酒業董事長吳海說。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鄉村產業發展上,去年,我市主要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轉化率達到75%,全產業鏈產值980.5億元。累計創建向日葵、羊絨、奶業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4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79家,其中,國家級11家、自治區級120家。發展農民合作社6281家、家庭農牧場3萬個。認定市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67家,其中自治區級40家、市級27家。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認證18個,收集登錄名特優新農產品116個。蒙元寬、塞上綠生園、草原鑫河3家企業成功入選自治區預制菜領航十強。
今年,我市持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牢固樹立鏈式思維,以工業化理念推動農牧業發展,全力建設奶業、肉羊、向日葵、玉米百億級產業,小麥、羊絨等30億級產業,實現肉牛、西甜瓜等10億級產業結構性升級、集群式發展。持續抓好絨山羊、奶業產業集群建設,圍繞小麥、肉羊、玉米等優勢產業積極爭取產業集群項目。全市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牧業產業化企業將達340家,緊密型聯結機制比例達到65%,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0家以上,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78%以上。
抓好鄉村建設 美化人居環境
走進杭錦后旗蒙海鎮的永明海子,新建成的海望路以此為起點延伸向遠方的烏梁素海。道路的通行有效改善了沿線地區通行條件,滿足了游客的旅游需求,也進一步暢通了農副產品流通渠道,為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以前這條路坑洼不平,尤其下雨天,就更不好出行,我們必須繞道走。現在路修通了,路面又寬又平整,真的是特別方便,出行條件改善了,農產品更好賣了。”正在道路兩側農田里忙著秋收的村民們對這條路贊不絕口。
交通線鋪就了致富路,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更是繪就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雙廟鎮太榮村在2016年實施易地搬遷工程,村民們被集中安置到太榮旅游新村,原有村落改建為河套民俗村,并建設了農耕文化館、劉光子故居、醋坊、農家樂、民宿等,形成“旅游+文化、旅游+研學、旅游+民宿”的發展格局,古色古香的村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當地群眾也依托旅游業實現了增收。
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載體和保障。去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完成4880個戶廁改建、整改問題戶廁5641個。分類推進污水治理,全市75%的建制鎮均建成污水處理廠,完成33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面推進垃圾治理,全市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行政嘎查村達到97%。持續開展“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3.8萬噸,村內水塘3236口,溝渠9932余公里。
今年,我市持續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同步實施和美鄉村“十百千”和有效銜接“十百千”創建,創建和美鄉村1個示范縣、11個示范蘇木鄉鎮、71個示范嘎查村,有效銜接十強鎮10個以上、百強村100個以上、千強戶1000戶以上。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完成2033個年度新建戶廁和各類問題戶廁整改,實施農村牧區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治理行動。編制年度鄉村建設清單,突出農牧民主體、用好能人鄉賢,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協調推進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后續管護等體制機制,推進邊境村鎮項目建設。
抓好鄉村治理 弘揚文明新風
近日,在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三份子村積分超市,憑借150積分,村民周寶全兌換了米面油。“老周,你這些積分是哪來的?”“咱這不是評上美麗庭院了嘛,村里獎的。”周寶全笑著說。
近年來,為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大佘太鎮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積極推行積分制,將村民的日常行為以積分形式進行量化,鎮黨委統籌從各村集體經濟收入中分別拿出一萬元放到‘積分兌換農資超市’,用于支付村民兌換的農資費用,鼓勵村民積極參與村級公共事務。自大佘太鎮推行“黨建+微治理+積分+服務”治理模式以來,村民遵守村規民約更加自覺,村莊更加整潔干凈,鄰里關系更加和諧。
鄉村治,百姓安。沒有鄉村的有效治理,就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去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推進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努力提高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水平,不斷做實鄉村“微治理”,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制定印發《巴彥淖爾市民政局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農村牧區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倡議書》,努力提高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水平,持續改善農村環境和農民精神面貌。同時,我市還倡導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積分制”考核,配套推出“積分超市”“積分分紅”等舉措,進一步夯實鄉村治理基礎,年度15個嘎查村入選第三批“自治區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1鎮4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臨河區“三全三新”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法、烏拉特后旗“智慧賦能+聯動共治”社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法、五原縣“網格化+微治理”土地糾紛化解工作法、烏拉特前旗“老支書”矛盾解紛工作法等4個先進典型入選全區“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
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是繪就鄉村振興圖景不可或缺的底色。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加強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在全市創建第二批市級鄉村治理示范嘎查村35個,開展村級議事協商、矛盾糾紛化解、移風易俗、數字化建設、平安鄉村建設以及在外鄉賢助家鄉實驗及試點示范建設,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