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聯合社一開始是為了‘大樹底下好乘涼’,把幾個村子的生產要素聚在一處,發展農業產業,減少‘單打獨斗’的風險成本。沒想到效果還挺不賴,今年社里的辣椒、玉米這些作物成本確實省下來了,水也節約了。”大佘太鎮三份子村黨支部書記趙勇光與另外兩位合伙人閑談道。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探索農民聯合社經濟組織形式,成立源禾農民聯合社,以統種統銷的方式,引導更多生產要素集聚,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耕效率、提升經濟效益,助力農業集約化發展,走出了一條破立并舉、合作共富的新道路。
“是了,咱們這個聯合社就是把村民入股的耕地統一耕種、統一管理,實現農副產品統一銷售,最大程度節本提效,小戶散戶的收益也有了保障。”馬卜子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慧說道。
“這兩天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出去學習觀摩其他地方產業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我看芍藥這種中草藥確實耐寒,大佘太的氣候、沙土壤條件也正適宜種植。鎮里還沒有人嘗試,中藥材產業領域一直沒有徹底打開市場,要不咱們也試一試哇!”忠厚堂村黨支部書記王躍平提議道。
源禾農民聯合社注冊資金600萬元,主要經營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種植,同時提供農業機械、農產品加工、銷售服務。三名合伙人既是各個村里的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常年承包土地從事辣椒等規模化種植,也是村內黨組織負責人。
“前段時間村民們已經把辣椒收完了,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在地里試著套種150畝芍藥。我算了算成本,每畝開支4500塊錢,試驗效果好的話4年后預計每畝能實現純收入3萬塊錢。”王躍平說。
“這是個好點點!咱們再商議商議……”另外兩位村黨支部書記應和道。
大佘太鎮以“黨支部聯建、抱團發展、合作共富”的方式,實現合作社之間聯動聯建、互通互促,促進資源要素整合,為土地規模化經營提供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