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檢查好裝備準備出發了……”11月13日,巴彥淖爾邊境管理支隊巴音戈壁邊境派出所民警柳習軍和陶鑄整理好穿戴裝備,準備開始一天的巡邊踏查、走訪入戶工作。
我市共有11個邊境派出所,它們既大又小,大是因為管轄面積大,小是因為每個邊境派出所只有十幾名民警。11個邊境派出所民警長年累月堅守在邊境線上,與轄區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把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構筑得堅不可摧。
巡邊踏查
警民攜手共筑安全防線
“我們每月都要定期對邊境地區重要路段、重要山口、空曠地帶等重點區域開展巡邏踏查,排除管段內各類隱患,確保邊境一線安全穩定。”柳習軍說。
一路車輪飛轉,沙塵彌漫。歷經一個多小時的顛簸后,記者跟隨民警來到烏拉特后旗獲各琦蘇木前達門嘎查護邊員賓巴家。
多年來,巴音戈壁邊境派出所持續深化邊境管控機制建設,以“橋梁紐帶”角色助推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機制落實落地。
“民警們會定時組織演練和培訓,教授我們應急技能和有關法規。我們也全力協助他們工作,巡邊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就及時上報。”賓巴說。
有組織保障,有各類知識、戰斗技能傍身,護邊員們巡邊踏查更有底氣、信心。從2022年成為護邊員以來,賓巴每天都拿著望遠鏡、騎上摩托車到邊境線巡查,守護著邊境線的安全。“邊境無小事,事事關乎大局,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建共守。”賓巴說,“作為一名護邊員,守護好邊境線,讓群眾平平安安生活,我感到很光榮、很驕傲。”
“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工作模式在進一步密切警民關系的同時,有效延伸了基層民警工作觸角,提升了派出所管理邊境轄區效能,是實現邊境穩定的重要管控措施。”巴音戈壁邊境派出所教導員王殿成告訴記者。
優化服務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我們平時需要車輛救援就直接給民警打電話,他們總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獲各琦蘇木巴拉烏拉嘎查牧民阿拉騰蘇和對記者說。
巡邊踏查途中,王殿成告訴記者,對于派出所來說,服務轄區群眾不僅在于日常生活中對矛盾糾紛的高效排查與化解,還體現在危難時刻的及時救助。
今年9月30日19時,北京游客胡女士一行3人從北京自駕到烏拉特后旗瑪瑙湖游玩時,被戈壁荒漠的神秘所吸引,便駕駛著越野車繼續探索。然而邊境地區復雜的地形地貌讓他們始料未及,再加上強降雨天氣影響,車輛很快陷入一處涉水沙地,于是胡女士撥通了報警電話。
“在當時的天氣和道路條件下,救援難度很大。救援途中,我們隨行的車輛還因道路泥濘被困,但我們更擔心群眾的安危。”王殿成回憶道。
經過約4個小時、140余公里的搜尋,當日23時,在瑪瑙湖以西30公里處,民警們成功解救了胡女士和同伴。“當時他們的車輛燃油即將耗盡,我們及時幫助補充了燃油,并引導至安全路線,讓他們重新踏上路途。”王殿成說。
一直以來,巴音戈壁邊境派出所以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穩定為目標,始終堅守在服務群眾一線,積極落實為民服務各項措施,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不斷提高轄區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確保轄區和諧穩定。
“群眾的心安,又何嘗不是平安的最佳展現。”談及多年的工作體會,王殿成不禁感嘆道。
用心用情守護民族團結之花
“民警們幫助了我很多,感謝的話說不完!”完成聯合巡邊踏查任務后,賓巴笑著說道,“我們手機號也都互相保存著,感情好著哩!”
“每次走訪入戶一圈需要十多天。”陶鑄邊走邊告訴記者,“沿線牧戶們特別熱情,中途沒辦法回去時就邀請我們到家中住,大伙兒相處得像親兄弟一樣。”
去年12月,賓巴家意外失火,束手無策的他給巴音戈壁邊境派出所打去電話求救。收到求救電話后,民警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我家離派出所路途遠,晚上視線又不好,但打通電話后,民警們一個小時就趕來了。”賓巴說。
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大火最終被撲滅。“多虧了他們的及時救援,再晚一些家就被火燒沒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賓巴言語間充滿感激,“滅火后,他們又連夜開車送我去醫院看傷。”
幫助賓巴家滅火,只是巴音戈壁邊境派出所深入推進民族團結工作,凝聚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一個縮影。
“我們的工作不能只浮于日常接處警,更要融入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夕陽西下,望著日新月異的獲各琦蘇木,王殿成由衷地說。
11個邊境派出所,6個邊境蘇木鎮,49個嘎查村……在巴彥淖爾369公里邊境線上,每名邊境派出所民警都是移動的“界碑”,是守護平安的“主心骨”、深扎基層的“百事通”、為民解憂的“知心人”,他們用不同“角色”解答著守護平安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