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述的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近日,走進杭錦后旗陜壩鎮東潤華庭小區的“同心長廊”,身穿藍色馬甲的志愿者們正繪聲繪色地向小區的孩子們講民族團結進步小故事,她們便是來自杭錦后旗陜壩鎮的志愿服務組織——“陜壩大媽”幫幫團。
近年來,杭錦后旗陜壩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成立“陜壩大媽”幫幫團,該志愿服務隊在各社區黨組織的帶領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為各族群眾開展便民服務、黨的政策宣講、信息傳遞、居民聯絡、治安聯防、矛盾調解等公益行動,用實際行動在各族群眾心中播撒下民族團結之花的種子,凝聚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強大合力。
做細志愿服務
作為民族團結的傳播者、志愿服務的踐行者,“陜壩大媽”幫幫團以能夠及時了解、收集各族群眾的需求和困難為優勢,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基層黨的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融合推進,把一冊冊《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交到群眾手中,多角度、全方面地講清、講明、講懂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為進一步拓寬政策學習“覆蓋面”,“陜壩大媽”幫幫團采用“民族團結知識快問快答”的形式,向居民群眾開展宣傳,幫幫團成員化身主持人,隨機向各族群眾提問黨的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法規相關知識,在轄區范圍內掀起學習的熱潮。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在普法宣講的現場,在志愿幫扶的路上,“陜壩大媽”幫幫團秉持著“各族群眾點單、社區黨組織下單、陜壩大媽網格員接單”的志愿模式,切實提升為各族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的水平和效能,以“服務之力”共繪民族團結的同心圓,“陜壩大媽”也成為了叫得響的民族團結志愿服務品牌。
用好活動陣地
杭錦后旗陜壩鎮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抓手,投資150余萬元創新打造“陜壩舞臺”“陜壩悅讀”“陜壩記憶”“陜壩大媽”“陜壩友愛”5大民族團結進步文化系列品牌,讓各族群眾溝通交流有場所、學習娛樂有場地、反映問題有去處。
“陜壩大媽”幫幫團利用“陜壩悅讀”“陜壩舞臺”和同心書畫室、同心大講堂等文化陣地開展民族歌曲大家唱、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大家學、民族團結進步故事親子學等志愿服務活動,促進社區各族青少年在寓教于樂中增進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架起一座民族團結的連心橋。
“我們特別喜歡在畫室里畫畫,今天老師給我們講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我把她們畫下來了。”西城小學四年級的劉苗同學興奮地向大家展示她的畫。
增強文化認同
“陜壩大媽”幫幫團深刻理解文化認同的重要性,以各類節日等為契機,組織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型專場文藝演出及現場有獎知識問答7場次,自編自導自演的民族團結情景劇、小品等深受各族群眾喜愛。以“書香悅讀”“巧手繪團扇中華古韻傳”“指尖藝術 非遺面塑”等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接連不斷,在豐富黨員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各族群眾在傳統文化體驗交流中廣泛交往、全面交融,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各族群眾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同過一個節,唱響了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增強了各族群眾的文化認同,共聚民族團結向心力。
“下一步,‘陜壩大媽’幫幫團將持續以黨建為引領,深入落實‘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服務零距離、民族一家親’的目標,高舉民族團結的偉大旗幟,堅決守好民族團結的生命線,護好民族團結進步的‘石榴林’,為各族群眾構建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建共享的良好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陜壩鎮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