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旋·方餅·糖麻葉
上世紀80年代初,小鎮食品匱乏,家里給上學的小孩帶的干糧多是自己家蒸的饅頭或干烙餅,供銷社里賣的吃食只能偶爾打打牙祭。在這種情況下,班上一個天天油旋方餅糖麻葉換著吃的同學成為全班羨慕的對象,總有同學和她換著吃。小時候跟父親去工廠上班,每天早上父親總要給我買一個油旋。冬天,父親會將買來的油旋放在火爐上烤,直至烤出油面混合的焦香。他將烤好的油旋遞給我,自己卻不吃。那美妙的滋味我至今都記著。以后的幾十年,我時不時會夢到被父親牽著手或者一個人在街上到處找賣油旋的地方,卻怎么都找不到,醒來總是悵然若失。
糖麻葉
方餅因為沒有油旋最里面的那一小塊油糖面而被我列為備胎吃食,但它薄薄的、一層一層的面里均勻地裹著油糖面,柔軟又香甜,口味已經遠遠超過糖焙子了。
我閨蜜的媽媽是安徽人,每年過年都會炸一種脆脆薄薄的撒滿芝麻的咸吃食——麻葉,比后套人過年炸的馓子更精致。老北京糕點中也有一種麻葉,油炸后裹糖,顏色淡黃,很甜膩。在河套地區,陜壩的糖麻葉十分有名。河套面粉和得韌而不硬,裹著本地糖菜熬出來的糖汁,那糖汁和飯店里油炸糕配套的糖稀差不多,不是特別甜,咬一口,滿嘴香。
吃食豐盛后,人們開始注重營養搭配,尤其不肯多吃油和糖,但油旋方餅糖麻葉仍是河套人不可或缺的早餐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