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中旗積極探索“草原放牧+舍飼養殖+異地借牧”相結合的轉型發展模式,今年有30萬只羊將到山前農區異地借牧,倒場溜茬,利用農區秸稈地養殖,使烏拉特天然草場得以休養生息。
斯慶巴特爾是烏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蘇木前達門嘎查牧民,經營著5520畝草場,飼養300多只羊,今年冬天,他再一次將羊群趕到了呼勒斯太蘇木希博圖嘎查,租了80畝玉米秸稈地用來飼養羊。斯慶巴特爾告訴記者:“2月份下羔以后,圈住一只羊每天能省2.6元,比在山里保羔率高,能達到百分之百,羊也吃得好,成本還低。”
異地借牧就是每年10月開始至次年4月,牧民以農區秸稈地租田放牧。對于牧戶而言,倒場到氣候暖和的農區,羊群在填飽肚子的同時,不用通過掉膘抵御寒冷氣候,運輸費用、勞動力投入少,而對于農區的種植戶來說,地里的秸稈不僅不用耗費人力、物力去處理,還能租出去賺錢,牛羊啃食秸稈時排泄的糞便相當于給農田上了有機肥,有效提高了畜禽養殖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效率。
烏拉特中旗農牧和科技局畜牧獸醫漁政股股長喬小軍說:“烏拉特中旗南農北牧、農牧結合,北有3200萬畝草場,南有180萬畝優質耕地。這樣做的好處使草原得到休養生息,牧區牲畜冬季保羔率得到顯著提升,牧民冬季飼養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農區農田得到有機改良,農牧民收入得到明顯增加。”
近年來,烏拉特中旗以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增強草原生態修復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南農北牧、南草北飼、北繁南育、北肥南施的區域優勢,推動農區與牧區合作,構建“冷季入園 暖季歸原”的畜牧循環養殖模式。牧區與農區借此構建了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徑,實現了增收致富,牧民通過北繁南育方式,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養殖成本。“截至目前倒場牲畜是18.5萬羊單位,預計到11月底可以達到30萬羊單位到農區倒場溜茬。”烏拉特中旗農牧和科技局畜牧獸醫漁政股股長喬小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