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對供全村人吃水的那口老井充滿了好奇。那里為什么會有挑不完的又清又甜的水?水在井里是什么樣子的?但大人們都說那是全村的風(fēng)水寶地,小孩不能到井邊玩的。所以我們一群孩子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望著它,對它不敢有半點冒犯。
每天天剛蒙蒙亮,村里人便用扁擔(dān)挑上一對空桶,絡(luò)繹不絕地到老井挑水。誰先到了誰先拉下水斗吊水,等水斗裝滿水,雙手交替地往上拉井繩,到井口時,再使勁提上水斗把水倒入桶里,然后再繼續(xù)吊第二斗、第三斗……直到裝滿一對空桶為止。一個吊完了,下一個接著吊。如果輪到了年輕人吊水,他們總會先給年紀(jì)大的人把水桶裝滿,然后才給自己裝。倘若是十幾歲的孩子來挑水,大人們也會給他先裝水,但只裝半擔(dān),并附上一句:“少挑點兒,壓破肩膀呀!”如果遇上婦女挑水,男人們也會幫她們先裝滿水桶……老井常年無私地為鄉(xiāng)親們提供著甘甜的泉水,同時也讓淳樸的鄉(xiāng)情更加濃厚。
我家姐弟多,我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很早就開始做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記得十四歲那年,我放學(xué)回到家,看到奶奶在門口翹首遠(yuǎn)望。“奶奶,您瞭誰了?”我走過去問,“是有啥事兒需要做?我來做吧。”“瞭你哥了,家里沒水了,喂不了豬。”奶奶急切地說。“哥在加工廠給人家磨面了,回不來。我去挑水吧!”我大聲說。“一個女孩子,能挑動嗎?”奶奶心疼地說。“能!”我一邊信心十足地回答,一邊用扁擔(dān)挑上一對鐵桶去挑水。扁擔(dān)的鐵鏈過長,我就在扁擔(dān)兩頭各繞上去一圈。到了老井邊,我放下水斗吊水,但不敢往井底看,感覺水斗里有水了,就趕緊使勁往上拉。終于拉上來了,只見水斗里有半斗水。我很高興,一只手拉水斗把,一只手托水斗底,將半斗水倒入水桶。我又一連吊了三半斗水,裝了兩半桶水。水裝好了,我挑起扁擔(dān),擔(dān)起水桶,搖搖晃晃地走下井坡,肩膀被壓得生疼。走了一會兒,我放下扁擔(dān),歇口氣,咬咬牙,繼續(xù)前行。就這樣走走停停,終于把水挑回了家。奶奶趕緊迎上來,幫我將水倒入水缸里,還不住地夸我。我雖然很累,但能為家里挑水了,心里美滋滋。
之后,我經(jīng)常為家里挑水,春夏秋冬,從不間斷。挑水次數(shù)多了,挑水的份量也增加了,有時能一連挑兩滿擔(dān)水。挑水,不但鍛煉了我的身體,而且磨煉了我的意志,讓我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
挑水是一件普通而又美好的事,讓我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