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指標,而政務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近年來,我市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領導干部走流程”活動,瞄準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發力,讓各部門“一把手”站在群眾需求角度,以群眾視角審視和解決問題,真正解決群眾辦事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體驗“好不好”的問題。
近日,記者在市政務服務大廳見到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忠東,他正通過“陪同辦”方式,體驗社會組織成立、登記、變更、注銷、章程核準等審批流程及相關材料提交全過程。通過此次“領導干部走流程”,民政部門全面梳理了服務企業和群眾較多的高頻事項,研究了事項流程優化辦法,將社會團體成立登記辦理時限由7個工作日縮減為5個工作日。
通過參與“領導干部走流程”,最大的感受就是盡管有些法定的審批環節不能減,但效率可以通過簡化辦事流程來提高,這是進駐政務服務大廳的部門在窗口服務中最需要注意和改進的方面。各部門主要領導普遍這樣反映。
活動過程中,各參加單位重點針對“高頻事項流程是否優化精簡、辦事服務是否便捷高效、線上線下是否融通融合、熱點訴求是否解決”等問題,聚焦材料精簡、流程暢通、時限壓縮、環節優化。各單位主要領導研究、部署、調度,推動問題切實解決。對馬上能改的,立行立改;對需要長期整改的,明確時限推進解決。
“領導干部走流程”,體驗是措施,提升是目的。目前,我市將年度辦件量達50件以上的事項納入第一批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分批次、動態梳理公布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要求事項辦理部門采取多項措施,能壓縮的壓縮、能簡化的簡化,積極協調解決事項辦理關聯部門聯動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確保事項辦理高效便捷。
截至目前,市本級共11個部門50項具備優化條件的事項通過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和優化流程等方式進行了精簡優化。其中,3個部門9個事項的辦理環節由原來的37個減為26個環節,壓減率為29.7%;3個部門6個事項的辦理材料由原來的32個減為24個,壓減率為25%;7個部門18個事項的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16天減為86天,壓減率為25.9%。
“通過‘領導干部走流程’活動,審批部門的‘一把手’來到大廳,或以企業和群眾身份走辦事流程,或以工作人員身份坐窗口辦理行政審批和服務工作,零距離、全流程感受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的每一個環節,從中發現問題,改進工作,促進了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市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