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省和碩公中墾區位于安北縣扒子補隆附近,是國民黨政府為安置東北流亡在平津等地的抗日義勇軍戰士、青年學生和難民所建。墾區于1935年4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烏拉特前旗新安鎮九號村南。墾區中不少墾民是血氣方剛的愛國青年和大學生,他們積極追求進步,強烈要求抗日。
1935年夏,中共北方局派共產黨員蘇梅、陳鐘到墾區活動。同年秋,成立中共墾區特別支部,蘇梅任書記。根據墾區中青年多且抗日熱情高的特點,特支組織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抗日救國活動,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進行階級教育,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吸收積極要求進步的先進分子加入黨組織。“一二·九”運動后,平津等地300余名民先隊隊員和青年學生響應共青團中央的號召,分批來到墾區,其中中共黨員100余人,黨在墾區的力量迅速壯大。
黨在墾區的活動,很快引起墾區國民黨反動分子的注意和仇視。他們竭力破壞黨的工作和抗日救亡活動,并且勾結晉軍屯墾軍到墾區抓捕共產黨員和進步群眾。蘇梅、陳鐘被迫撤離墾區。
1936年5月,中共北方局派李衡以北方局特派員的身份到墾區領導黨的工作。6月,又派熟悉軍事工作的白乙化到墾區建立革命武裝。7月,陜甘寧邊區黨委派魯賁到墾區主持成立了中共綏遠省工委,由李衡任書記。省工委除主要在墾區開展工作外,還負責綏西地區及烏拉特三旗黨的地下工作。
這時,墾區中共黨員已發展到200多人。由于黨員數量迅速增加,中共北方局認為有必要加強墾區的領導力量,于1936年秋派李葆華到墾區主持建立了中共墾區工委,由白乙化任書記。墾區工委成立后,綏遠省工委機關遷至包頭。
墾區工委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抗日宣傳活動,發展和壯大了革命力量,為墾區暴動、建立革命武裝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