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時代新征程,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突出時代特點,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必然要統一于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這是愛國主義最鮮活、最真實的體現
●唯有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才能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和拓展
□白羽弘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新時代新征程,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突出時代特點,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當前踐行愛國主義的必然要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
堅持不懈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持之以恒加強黨性教育。堅持經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理論武裝和實踐運用、強黨性和增本領相結合,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以正在開展的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引導黨員、干部把增強黨性、嚴守紀律、砥礪作風貫通起來,融入日常、化為習慣。
深入開展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進一步創新發展,應堅持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為鮮明主題,要深入開展國情教育,幫助人們了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始終準確把握基本國情,既不落后于時代,也不脫離實際、超越階段。要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了解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引導人們清醒認識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引導人們充分認識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敢于直面風險挑戰,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在進行偉大斗爭中更好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
我國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發展,最終匯聚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必然要統一于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這是愛國主義最鮮活、最真實的體現。弘揚愛國主義就要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始終堅定道不變、志不改的決心和意志,深入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堅持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始終朝著總目標指引的方向前進。要把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為現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為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要始終不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筑牢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要加強中華民族歷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和宣傳闡釋,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思政課的一個重點,講好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新時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故事,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和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要深刻揭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增進廣大同胞心靈契合、互信認同,引導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斗。
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
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內在地要求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弘揚勢必要求走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唯有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才能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實踐中不斷推進和拓展。
我們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新作為。要堅守正道、弘揚大道,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要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著眼于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增長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進文化數字化,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經濟發展增動能增效益。
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黨的二十大報告將“走和平發展道路”明確列入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中,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擘畫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樹立合作共贏的發展旗幟,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新型國際關系的實現路徑,凸顯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為世界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范式。
我們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中國不追求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希望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推動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要尊重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發展階段,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要善于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積極倡導求同存異、交流互鑒,促進不同國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鑒、共同進步,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作出新貢獻。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創新開展網絡外宣,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作者單位:內蒙古黨校哲學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