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遇到了棘手事,通過信訪代辦找到了巴彥高勒鎮信訪代辦員,委托調解我家辣椒地被淹了的糾紛問題,一上午就解決了,效率很高,我非常滿意!”巴彥高勒鎮舊地村五組村民王先生激動地說。
舊地村自從被確定為“楓橋經驗”試點村后,巴彥高勒鎮依托信訪代辦制在舊地村委會設立了信訪代辦窗口,以“12345信訪代辦工作法”為抓手,受理村民來訪提出的代辦事項,對于村民提出來訪糾紛訴求,村里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回復,根據具體矛盾在7—10個工作日進行回訪,并調研群眾對調解矛盾是否滿意,實現村民訴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今年截至目前,舊地村共辦結7件矛盾糾紛。
舊地村的試點探索是近年來巴彥高勒鎮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一個生動縮影。為進一步夯實矛盾調解工作基礎,巴彥高勒鎮以黨建為引領,依托深化“辦實事解民憂”活動,實行“12345”信訪代辦工作法,綜合運用“信訪代辦+聯動調解”工作機制,融入黨建優勢,在鎮、嘎查村(社區)兩級設立信訪代辦窗口13處,明確信訪代辦人員76人,建立“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三級黨建網絡,將組織建在網上,治理融入格中,充分發揮網格員熟悉情況、貼近群眾的優勢,確保“動態有人注意、情況有人收集、問題有人報告、困難有人解決”。實行24小時坐班制度,形成“一條龍”代辦、“一站式”服務、“一攬子”化解信訪矛盾糾紛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對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進行定期預防性排查、回訪機制的協同作用,突出排查化解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和問題隱患,以及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和惡性事件的苗頭,堅決維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當了這么多年的鄰居,差點因為這么件小事傷了和氣。多虧了吳大爺,要不然我們以后見面了都不知道該怎么說話。”近期,馨苑小區一商戶反映,隔壁飯店二樓漏水導致自家屋頂出現滲水漏水現象,造成了店面物品財產損失,雙方各執一詞,互不退讓,眼見矛盾就要升級,小區里“銀發幫幫團”的吳大爺出面在兩家中間調解,并聯系了社區協調物業公司進行排查,結果發現漏水原因是排污管道堵塞造成的,管道及時疏通后,兩家的矛盾得到了徹底解決,也最大程度上挽回了居民的財產損失。
“天大的小事”有沒有人管,直接關乎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構建多元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黨建+基層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動調解員、網格員、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巴彥高勒鎮圍繞社區事務、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等群眾關心的問題,成立的矛盾調解專隊,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解決群眾矛盾糾紛13件,避免“小事變大,大事拖炸”。同時,依托聯動聯調工作機制,發揮司法所、平安辦、派出所、民政、婦聯等多部門聯動作用,形成風險聯查、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工作合力,開展全鎮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防范民轉型案件等專項行動8次。
“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這一目標的實現、方法的踐行,不只是自“上”而“下”的壓茬推進,更是自“下”而“上”的積極互動。為了將矛盾糾紛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巴彥高勒鎮充分利用基層綜治中心統籌作用,依托“網格化”管理,緊盯與群眾聯系緊密的社會治安、矛盾糾紛等突出問題,著力從隱患排查、糾紛調解、信訪代辦、法治宣傳、社情民意收集等方面開展工作,強化指揮調度、風險研判、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等功能。2024年,巴彥高勒鎮共接待群眾來訪86人,排查出矛盾糾紛57件,已全部化解57件,辦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