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中旗自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和全市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四步走”,以技術、資源和管理為紐帶,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與協作,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提高運轉效率
壓實醫改領導責任。堅持“一把手掛帥”、黨政齊抓,建立了以旗委書記、旗長為“雙召集人”的醫共體建設推進機制,及時解決改革過程中難點堵點,確保醫共體建設工作有效進行。出臺《烏拉特中旗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制定任務清單,并定期督促工作落實。
創新醫療服務體系。深化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組建烏拉特中旗運營發展中心,成立以2個二級甲等醫院牽頭推進的一個醫共體模式,既以旗人民醫院牽頭,聯合城區、山旱區8家衛生院及41個村衛生室等49家單位和以旗蒙中醫醫院牽頭,聯合牧區7家衛生院及5個嘎查衛生室等12家單位組成的具有邊疆特色模式醫共體。創新打造具有邊疆特色模式的“12345”醫共體發展格局,形成“15分鐘社區醫療服務圈”和“30分鐘鄉鎮醫療急救圈”,助力縣域醫療衛生機構穩步發展。
激發服務效能
堅持“常見病、多發病在縣級解決”的原則,旗人民醫院五大中心已完成新生兒、孕產婦救治中心,年內完成卒中中心驗收,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旗人民醫院完成重癥醫學科、旗蒙中醫醫院完成心身醫學科2個市級重點專科建設。建立包醫二附院孟憲梅名醫工作室、國家名蒙醫“杭蓋巴特爾學術傳承工作室”,通過“拜師學藝”“師徒傳承”發揮專家名醫傳幫帶作用,培養了一批本地業務骨干人才,為該旗醫療事業發展帶來了極大推動力量。同時,通過雙向轉診及分級診療模式,共同推進資源、隊伍、服務深度融合,擴大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綜合醫療服務及危重癥救治能力明顯提高。
堅持“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的原則,大力實施“人員、技術、藥品、病種、管理”資源下沉,持續開展醫師下基層活動,拓展了門診、住院業務;累計建成城鄉中醫館、中醫閣20所,推動基層中醫技術穩步提升。
減輕就醫負擔
資源聯享,已搭建完成醫共體信息云平臺一期建設工程,建成了集監管查詢、平臺管理、電子病歷共享、區域影像、區域心電、藥品管理服務總線等功能在內的基礎系統,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旗級醫院影像、心電業務互聯互通。扎實開展醫學檢查檢驗結果與影像資料共享共認,“刷臉就醫”等便民服務。啟動實施協同門診業務,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旗級醫院實時音視頻對話,協助基層醫療機構處理復雜疑難病例,減少患者重復檢查次數,減輕患者就醫經濟負擔。通過整合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形成了有效的疾病防控體系,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逐年提高。
完善就醫秩序
以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為突破口,以“主動簽約、免費服務”的家醫簽約個性化服務為抓手,搭建慢病管理平臺。截至目前,全旗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45支,家庭醫生93名,簽約10.7萬人,簽約率達98%,構建起“未病早預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會診、慢病有管理、轉診幫對接”的基層健康服務格局。
通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各項工作有效落實,發揮旗級人才、醫療技術、管理水平等優質資源下沉優勢,促進了縣域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能力的提升,變“患者跑”為“專家跑”和“信息跑”,方便群眾就近就醫;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有“醫”靠,有效推動全旗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