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原縣隆興昌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扎實推進北疆文化建設,積極培育發展以“居民為依托、群眾為骨干、文化為主題、服務為宗旨”的幸福文化大院,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充實各族群眾“精神糧倉”。
引領新風尚,打造“節約型”文化大院。充分利用各村黨群服務中心、現有的文化活動室、群眾庭院等,因地制宜、因陋就簡,由基層文藝骨干、“小板凳”宣講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等牽頭,組織群眾開展民族團結理論宣講、健康科普、文化傳播、閱讀分享、志愿服務、文藝培訓等活動,全面調動村民積極性,吸引周邊群眾自發參加,豐富群眾農閑精神文化生活。
弘揚主旋律,打造“學習型”文化大院。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各村《村規民約》,依托草原書屋這一全民閱讀的主陣地,利用“草原借閱+”小程序,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和政策理論宣講活動,培育鄉村文明家風,助力助推鄉村文化振興,讓文化大院成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的“充電寶”和“加油站”。
點燃“運動風”,打造“健康型”文化大院。從滿足各族群眾需求上下功夫,配置棋牌桌椅、體育健身器材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宣傳、咨詢義診、文化健身等活動,打造家門口的“健身樂園”。同時,積極舉辦趣味運動會,設立毛毛蟲比賽、歡樂背夾球、拔河比賽等趣味項目,帶動全鎮運動風尚,增強村民的身體素質,真正讓文化大院成為傳播健康的新窗口、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橋梁、休閑娛樂的新去處。
走出“文藝范”,打造“藝術型”文化大院。隆興昌鎮結合轄區面積大、人口多、居民以務農為經濟來源、中老年人多等特點,鼓勵村民成立民間藝術團、秧歌隊、舞蹈隊等文藝團體,以“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為契機,積極參與重大節日活動。積極邀請烏蘭牧騎到各村開展文化下鄉演出活動,邀請文化館到各村培訓文化志愿者,各族群眾歡聚一堂,將“煙火氣”與“文藝范”有機融合,將文化活動與民族團結互融共促,讓群眾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引導各族群眾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現代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