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吃谷”變味
最近“公安部網安局提醒此類谷子不能吃”的話題登上熱搜。乍一看還以為是食品安全提醒,實際上此“谷子”非彼谷子。
這里的“谷子”是由Goods(商品)音譯而來,是指漫畫、游戲等二次元文化周邊或衍生品,比如徽章、拍立得、亞克力牌等。購買這些商品被稱作“吃谷”。
不少“谷子”設計精美、創意十足,不但為年輕人提供了心理寄托、情緒價值和新的社交方式,還催生了經濟新業態、助推了文化產業發展。
但隨著“谷子經濟”火爆,一些不法商販、詐騙分子也聞著味來了。
有人聲稱低價轉讓,收錢后立馬卷款跑路;有人以退圈免費送誘導未成年人上鉤,套出家長密碼盜取錢財;有人冒充公檢法,以各種理由威逼利誘,恐嚇轉賬……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期就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未成年人理性“吃谷”,謹防消費陷阱。
理性“吃谷”,一方面需理性認識“谷子”的價值,不盲目攀比跟風,不過度消費,“吃”得明白、安全;另一方面,要理性看待“吃谷”,對這樣的愛好給予尊重,嘗試去理解他們為什么喜歡這些東西,看到他們的情感寄托和社交需求。
莫讓“吃谷”變味,既需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人生觀,也要規范“谷子經濟”健康發展,這樣才能“吃出”身心健康和經濟活力。
(文案:周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