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擁有1000多萬畝耕地,被譽為“塞外糧倉”“草原上的菜籃子”。近年來,我市堅決扛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讓“中國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糧、河套肉、河套果蔬,努力為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貢獻力量。
機收小麥(資料圖)
現代農牧業發展基礎更加牢固
在杭錦后旗陜壩鎮帳房村1.6萬畝高標準農田綜合科技示范園區,過去鹽堿化嚴重的“巴掌田”已經變成穩產高產的大塊田?!耙郧斑@里只能種植單一的耐鹽堿作物,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后,現在全部可以種植糧食作物?!睅し看妩h支部書記劉三換說。
走進臨河區白腦包鎮鞋工廠村的田地里,遠遠望去,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這里已實現旱能灌、澇能排、鹽漬降、土肥沃?!耙郧埃覀冞@兒的土地鹽堿化嚴重,出苗率不高。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堿地改良后,效果非常顯著,增產又增收?!闭f起高標準農田建設,鞋工廠村黨支部書記牛喜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建設好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基礎。為了建好建優高標準農田,讓以往不宜耕作的“巴掌田”“花花田”變成宜機宜耕、穩產高產的“整片田”,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零亂分布的散田變成集中連片的良田,努力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021.19萬畝,畝均節水20立方米以上,新增耕地1.5%左右,森林覆蓋率提高1.35%,糧食產能提高10%以上,土地流轉收入每畝提高500元以上,畝均節約成本90多元,農業機械化、規?;a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升,現代農牧業發展基礎更加牢固。
我市還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鹽堿地綜合利用、高效節水、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相結合,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見效,形成“高標準農田+N”整合模式,實現農業生產方式大變革。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計實施鹽堿地改良項目20.3萬畝,累計建設水肥一體化灌溉面積433.45萬畝。在建設完成的高標準農田里,我市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先進農機和技術,提高水土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今年,全市糧食產量達58.7億斤,小麥、玉米、向日葵、馬鈴薯均創自治區最高單產紀錄。
今年,臨河區狼山鎮光明村萬畝硬質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園區小麥喜獲豐收。園區種植小麥1.04萬畝,輻射周邊村組種植小麥5萬畝,統一種植“巴麥13號”品種?!敖衲晡壹曳N了65畝‘巴麥13號’,這個品種的小麥顆粒飽滿、產量高?!惫饷鞔宕迕窭钚旅髡f。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關鍵,也是建設好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基礎。近年來,我市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校的合作,通過院地校地、院企校企聯合共建模式,創建小麥、肉羊、玉米、向日葵、果蔬科技創新中心,圍繞小麥、玉米、向日葵三大農作物開展育種聯合攻關。近3年,全市累計培育農作物新品種101個,其中通過國家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有6個、通過自治區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有20個,登記新品種75個;培育的肉羊新品種“華蒙肉羊”通過國家審定。我市還高度重視地方特色品種選育工作,“巴麥13號”連續兩年創自治區小麥高產紀錄,目前已在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示范推廣,累計推廣面積超25萬畝。為了篩選優良種子,推出一批適應性廣、高產穩產的農作物品種,更好地指導農民科學選種用種,我市科技、農牧部門抓好“看禾選種”平臺建設,平均每年建設“看禾選種”平臺6個,圍繞小麥、玉米、向日葵等主要農作物品種,累計展示面積達3164畝,展示新品種716個,篩選出適宜全區推廣種植的農作物優良品種6個、適宜我市種植的農作物優良品種19個。
優質農畜產品供給更加充足
走進三胖蛋(內蒙古)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現代化生產車間,8條全自動生產線正加足馬力有序生產。經過篩選、炒制、降溫、去雜、去石、AI智能色選等工序層層把關,一顆顆飽滿圓潤、色澤鮮亮的瓜子“奔赴”全國各地。
推動農畜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路徑,也是實現農牧業現代化的重要發展方向。去年,我市主要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轉化率達75%,全產業鏈產值達980.5億元;累計創建向日葵、羊絨、奶業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4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79家,發展農民合作社6281家、家庭農牧場3萬個,認定市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67家,收集登錄名特優新農產品116個;肉類、牛奶產量分別達到51.04萬噸、134.95萬噸,農畜產品供給更加充足。
近日,記者走進烏拉特中旗草原恒通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進行牛羊屠宰、沖洗、分割等作業。草原恒通是一家集牛羊養殖、收購及肉食產品研發、速凍牛羊肉制品精深加工、冷鮮配送、線上線下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農牧業生產龍頭企業。“公司主要生產加工牛羊肉,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地。目前,日屠宰加工生產肉羊800只、肉牛50頭。”公司總經理任軍說。
為做大做強牛羊肉精深加工、銷售和品牌建設,近年來,烏拉特中旗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做好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文章”,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推動農畜產品由“初字號”轉向“精字號”,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今年,我市持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牢固樹立鏈式思維,以工業化理念推動農牧業發展,全力建設奶業、肉羊、向日葵、玉米百億級產業,小麥、羊絨等30億級產業,推動肉牛、西甜瓜等10億級產業結構性升級、集群式發展;持續抓好絨山羊、奶業產業集群建設,圍繞小麥、肉羊、玉米等優勢產業積極爭取產業集群項目;力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牧業產業化企業達到340家,緊密型聯結機制比例達到65%,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0家以上,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78%以上。
農牧業綠色底色更加鮮亮
“灌區在取水口安裝了在線計量裝置,水費由過去按畝粗放計收改為按實際用水量精準計收,農民自覺監測用水量,預計每畝地全年可節水約160立方米?!痹陧憧诳h渡口鎮東地村,水量監督員何銀飛說。
從過去的大水漫灌、人工測量,到如今的精準灌溉、在線控制,離不開河套灌區的數字化建設?!耙郧昂犹坠鄥^耕地以渠道漫灌為主,在7級渠系運送過程中,滲漏、蒸發等損失較重。去年以來,灌區對461公里骨干渠道進行襯砌,襯砌率提高到50%以上,改善灌溉面積超400萬畝?!笔兴窒嚓P負責人介紹,“過去,玉米生長期澆一次水需要12天日夜不間斷灌溉,而今年僅需5至7天日間灌溉,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2022年的0.478提高到目前的0.527?!?/p>
發展現代農業要以水定產、量水而行。去年以來,我市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發放引黃灌溉用水證2761個,實現灌區農業引黃供水直口渠全覆蓋。出臺《關于加強群管水利工程管理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對各旗縣區運行不規范的群管組織依法依規進行整改、撤銷、重組,成立灌溉服務專業合作社362個;加快推進農藝節水,全面推廣引黃澄清滴灌、移動式引黃直濾滴灌、機電井滴灌3種高效節水技術;建設7個農業節水科技示范園區,實現節水技術應用率100%、農業生產“四控”技術全覆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優勢特色農作物灌溉技術集成體系。去年,全市實現農業節水1.43億立方米,河套灌區獲評全國節水型示范灌區。今年,我市持續深化農業節水增效改革,在工程管理農藝節水、水權水價水組織改革等方面發力,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節水1億立方米以上,節約農業灌溉成本1540萬元,讓農牧業綠色底色更加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