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工作,猶如一場永不停歇的征程,永遠在路上,而我市促進民族團結的腳步從未停歇,每一步都堅實而有力。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落實“五大任務”為使命,以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為引領,不斷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水平,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巴彥淖爾新篇章。
高位推動
構筑民族團結“同心家園”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抓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根本保證。
“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走在我市各地的街道、廣場、公園等場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我市準確把握新時代民族工作歷史方位和重要使命,堅持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定期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和調度相關工作。制定出臺《關于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于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決定〉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依托市直部門公開述職、旗縣區高質量發展現場會、蘇木鄉鎮黨委書記擂臺比武、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民小組五人工作法五級特色黨建載體,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和巡察重點,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范圍。同時,健全完善領導推進、執法監督、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責任包聯、嚴守意識形態陣地“五項工作機制”,用法治化、機制化的方式常態長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文化浸潤
構筑人心歸聚“精神家園”
精雕細琢的銅銀器、古樸的羊毛氈制品……走進烏拉特中旗“金石交”同心創業街,各色手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今年2月,烏拉特中旗與內蒙古民族文化產業研究院合作,挖掘《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中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聯合開發創新型文旅產品,持續挖掘國寶級文物新價值,不斷擦亮非遺新名片。
今年11月19日,我市二人臺現代戲《好大一棵樹》在內蒙古藝術劇院精彩上演。該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謳歌和弘揚“三北精神”為主題,以幾代新華林場人悲歡離合的感人故事,串聯起巴彥淖爾人防沙治沙的奮斗歷程。“演員們用樸素的藝術風格演繹了巴彥淖爾三代人堅守沙漠、治理沙漠的故事,所體現的‘三北精神’讓人感動。”國家一級導演、內蒙古舞蹈家協會主席何燕敏說。
……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我市加快推動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理論強基、文化鑄魂、校園固本、社會宣教四項工程,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深入實施理論強基工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各級組織部主體班次、黨校(干部學院)干部教育必修課程,且占比不低于20%。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班5期,舉辦貫徹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主線”理論與實踐研討會,8位區內外專家學者受聘為我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智庫專家,我市被中國民族報社確定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觀察點。
深入實施文化鑄魂工程。創新開展“籽籽相擁·同心筑夢‘十個一’主線工程”,完成編創主題歌曲18首、主題劇目12臺、文創產品33個,選樹典型人物事例45個,舉辦主題活動274場次,建設傳習場所14處,打造主題公園、場館36處,掛牌同心創業就業街區23條,開發精品研學、紅色旅游路線30條。
深入實施校園固本工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積極推廣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加強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認真上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學第一課”,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青少年靈魂深處。
深入實施社會宣教工程。積極打造新華林場、三盛公水利樞紐等全國、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兩月一周”宣傳教育活動,制作《國家的孩子》《長城兩邊是故鄉》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媒體系列叢書,發放系列宣傳年畫32萬余張、主題掛歷1萬余份、車貼1萬份,推出“巴彥淖爾這一年”“創建工作紀實”等系列專欄150余期,與中國民族報、民族團結雜志社等媒體合作,刊發稿件400余篇,《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實踐效果明顯,開發“金石交”文創產品35個。
攜手并進
構筑共同富裕“幸福家園”
今年7月,“京蒙手拉手·中華一家親”各族青少年暑期實踐交流營活動在北京舉辦,我市各族青少年代表同吃、同住、同行,共學、共樂、共享,在首都開啟一場研學之旅。在實踐交流旅程中,他們深刻感悟了“美美與共”的和諧理念,厚植了家國情懷。
在今年10月17日舉辦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布和圖木爾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布和圖木爾矢志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助力鄉村振興、維護駐地安全穩定的感人故事和先進事跡深深感染了現場聽眾,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布和圖木爾是武警內蒙古總隊巴彥淖爾支隊某部少校大隊長,多年來,他傾心維護民族團結,積極投入到解難幫困、捐資助學、鄉村振興等工作中,促進民族團結之花在草原常開長盛。今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布和圖木爾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今后,我會繼續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融入到工作中,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駐地民族團結工作,讓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絢爛!”布和圖木爾說。
……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我市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創建促團結、以創建促進步、以創建聚人心,不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扎實推進創建活動。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引領百千萬”行動,有序推進“8+N進”活動,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千百工程”和“邊境石榴籽家園建設”工程,打造“總書記走過的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線路和示范點。截至目前,累計培育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地區)4個、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地區)58個,累計獲評全國模范集體12個、模范個人13人,自治區模范集體110個、模范個人150人。
深入開展“三項計劃”。開展“京蒙手拉手·中華一家親”各族青少年暑期實踐交流營、京蒙青年守望北疆巴彥淖爾行等活動110余場次。利用寶音德力格爾事跡館、川井國防教育基地等場所,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活動。以“五社聯動”項目試點為抓手,打造互嵌式發展試點社區16個。打造“渡·陰山”自駕游、邊境民俗風情游等7條文旅線路,開展“柿柿如意·‘渝’你相約”等活動160余場,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多層次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堅持強邊、安邊、固邊、富邊、睦邊一體推進,水電路訊一體化建設深入實施,有效落實“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工作部署,已成功篩選17家民貿民品企業與抵邊嘎查建立結對共建機制。今年共計爭取到中央和自治區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4500萬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職業技能培訓等領域項目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