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改造前,水壓不穩,指不定啥時候就供不上水了。你看現在,自來水直接安進了家里。”12月12日,臨河區雙河鎮新榮村二組村民朱衛兵邊說邊順手打開了廚房里自來水水龍頭上的閥門,隨之,一股清亮的水流噴涌而出,嘩啦啦地流入桶中,飛濺起朵朵水花。
臨河區水利局農村安全飲水服務中心主任史如杰介紹,新榮村地處臨河區東南部,與五原縣接壤。由于這里的水質屬于苦咸水,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政府就采取打深水井的方式,為該村實施了小范圍集中供水工程。2008年,臨河區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將新榮村原有的飲水管道接入了全區統一的農村供水管網。上世紀90年代末至今,時隔20多年,一方面,久經歲月侵蝕,該村的自來水管網老化、破損嚴重,給村民飲用水帶來諸多不便;另一方面,過去的管道口徑及管網鋪設路徑規劃設計都已無法滿足村民當下的用水需求。此外,受地理位置所限,該村處于供水管網末梢,水壓低的問題也亟待解決。而類似的問題不止新榮村存在。
新榮村村民用上了自來水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為徹底解決雙河鎮新榮村、新豐村飲水管網老化、管道破損嚴重、維修頻率高、末梢水壓低等問題,2024年,臨河區水利局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對雙河鎮新榮、新豐兩個行政村共11個村民小組的自來水管網進行了更新改造。工程于7月25日開始實施,9月中旬完成。項目涉及村民531戶1593人,總投資377.16萬元,鋪設配水支管道147.842公里,建設水表房21座,集中更新安裝各用戶遠傳物聯網水表531塊。更新改造完成后,新榮村、新豐村531戶村民全部實現“每家一條管線、每家一塊物聯網水表、水表全部集中管理”的供水模式。
隨著“高齡”供水管道換新,村民的幸福感也溢于言表。
“改造之前,越到用水高峰水壓越上不來,人們干著急沒辦法。”新榮村二組村民米成福說,“現在好了,多會兒打開也流得嘩嘩的。”
“過去用的管道,一家壞了就得全村停水才能維修。”新榮村二組村民石軍華說,現在的管道設計得很科學,誰家壞了,只要去井房里面把連接自家的那根水管的閥門關掉就能維修,完全不影響別人家用水。
“以前的水表都是插卡的,沒水費的時候只能到十幾公里外的八一水廠交費。村里面老年人多,很不方便。現在換了智能水表,在手機上就可以直接交費。”
“這次改造,我們一分錢也沒用掏,全是政府出的錢。”
……
說起改造前后的變化,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生怕漏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