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系統部署。霍林郭勒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制定《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霍林郭勒建設的實施方案》,安排部署10個部分、30個方面、46項改革舉措,全面布局改革任務,同時印發“改革縱深推進任務清單”,明確236項具體措施,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全力打造各族群眾幸福生活、宜居宜業的綠電鋁之城,近日,記者采訪了通遼市政協副主席、霍林郭勒市委書記高繼業。
內蒙古日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決發展問題是核心任務。霍林郭勒市如何克難求變,以改革破解城市發展困局?
高繼業:面對能源結構亟待調整、新能源建設刻不容緩而轄區面積小、建設用地少的問題,霍林郭勒市實行新能源“飛地經濟”模式,成功建成全區首個“飛地經濟”新能源項目,新建361.3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全速推進,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力。面對物流承載力與物流運輸總量不匹配、物流業散亂不成規模的困境,霍林郭勒市以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為切入點,推進多式聯運改革,實施鐵路站臺擴建工程,謀劃城區段鐵路搬遷、建設區域交通樞紐項目,同時培育本土網絡貨運企業,推動2家網絡貨運平臺投入運營,預計全年物流稅收8900萬元以上,增幅超過40%。面對煤炭保供等因素導致地區產煤缺煤的矛盾,霍林郭勒市深化內外貿一體化改革,積極拓展蒙煤進口業務,承辦通遼市煤炭供需對接會,與蒙古國煤炭企業簽訂350萬噸中長期合同,保障能源供應穩定。
內蒙古日報:改革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源動力。霍林郭勒市如何固本求進,以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高繼業:堅持將改革貫穿產業發展全過程,推動產業縱向延伸成鏈、橫向耦合成群、上下游協調發展。加快綠色化轉型,以增量配電改革為發力點,依托“一地四網”區域優勢,推動新能源與鋁產業協同開發,已為37家企業提供綠電5.6億千瓦時,園區綠色供電多元儲能協同控制系統研發與示范應用項目納入自治區科技“突圍”項目。搶抓蒙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政策機遇,積極承接鋁產能轉移,深度拓展再生鋁、高純鋁、軌道交通、汽車輕量化等鋁后精深加工產業,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統籌科技創新與人才引育,以實施“科技興蒙”行動為統領,深化“一體兩翼”人才戰略,大力引進培育高端人才和實用人才,同時聚焦碳匯、減排、蒸汽利用等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動霍林郭勒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
內蒙古日報:發展要敢于突破傳統模式,以改革思維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如何謀遠求新,以改革開辟發展新賽道?
高繼業:產業層面,按照“煤電網鋁汽碳”的發展思路,深挖資源稟賦,重點培育“蒸汽產業園”“碳基產業園”,利用富有蒸汽資源,開辟食品生產加工、無土栽培、生物制藥、建筑建材等產業新賽道;利用煤炭、新能源、天然氣方面資源和成本優勢,引進石墨烯、碳納米管、富勒烯等碳材料項目,豐富產品種類。制度層面,以改革之力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啟行園”模式,采用園區+街區“雙管家”服務方式,提供10類基礎服務,大幅縮減企業落地時間,解決企業后顧之憂;建立健全黨建引領城市品牌建設、12345同感體驗及“營商環境+監督+考核”聯動等制度機制,讓市場主體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內蒙古日報: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如何重效求實,以改革增進民生福祉?
高繼業:堅持以改革視角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溫度。深入推進溫暖工程,健全供熱企業考核服務機制,實施“源、網、站、戶”智能供熱改造,全市供熱室溫達到22℃以上。實施城區內澇治理工程,增設雨水截流設施,改造雨排管網8.85公里,城市防洪排澇能力進一步提升。成立通遼地區首家教育發展基金會,通過資助教學改革、修繕教學設施、獎勵優秀師生等方式,夯實教育高質量發展根基。啟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邀請醫聯體專家開展門診坐診、帶教手術、專題講座、遠程會診等,加快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內蒙古日報記者:徐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