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是經濟增長的“源頭活水”,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024年以來,臨河區秉持“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總體思路,錨定抓投資、上項目的主攻方向,以工業振興“十大工程”為有力抓手,緊密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科學制定招商引資規劃,使得一個個項目開花、結果,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從產業園開工建設到辦公樓等配套建筑封頂,我們僅僅用了26天時間,這樣的速度離不開臨河區委、區政府各相關部門提供的導辦、幫辦、代辦等優質服務。”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總經理李鵬說,“項目的快速落地、高效建設,讓我們企業看到了真正的‘臨河速度’。”近日,筆者來到上海電氣高端裝備智造零碳產業園,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目前各建筑物主體結構均已成型,正在進行內部二次結構建設。
上海電氣高端裝備智造零碳產業園
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臨河區疏通招商引資“堵點”,跟蹤服務抓落地,通過強化全周期、全鏈條服務,全力打通項目落地各環節遇到的難點、堵點,為項目建設落地保駕護航。
2024年以來,臨河區累計為13個項目提供幫辦代辦(注冊、登記、選址、立項、名錄),為120余家企業提供業務、政策咨詢服務。
在巴彥淖爾市新能源裝備智造園產業配套服務區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標準化廠房已全部施工完畢,其余樓棟室內裝修工作接近尾聲。該項目是臨河區實施的新能源產業重點配套項目,總占地面積107.85畝,建筑面積5.56萬平方米,規劃建設3棟6層宿舍樓、1棟研發樓、6棟1層標準化廠房,總投資約1.5億元,并于2024年12月底全部交付使用。
據了解,巴彥淖爾市新能源裝備智造園產業配套服務區建設項目投運后,可充分發揮三一重能、龍騰光熱、安徽華晟以及上海電氣“鏈主”效應,帶動“鏈上、鏈下”企業協同發展,實現上下游企業“當地生產、當地供應”,形成“以產興園、以園帶產、產園融合”的發展格局,逐步延伸的產業鏈正形成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
“我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工作流程,簡化項目報建手續,提高審批效能,當好招商企業‘店小二’‘好保姆’,幫助招商企業紓難解困。圍繞巴彥淖爾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一批涵蓋風光氫儲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關鍵材料、裝備以及零部件等在內的重點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建設。”臨河區投資促進中心黨組書記張飛介紹說。
重大項目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和“推進器”。2024年以來,臨河區委、區政府立足于補鏈、強鏈,搶抓新能源開發機遇,靶向對接目標企業,全年赴外招商38批次,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安徽等地對接企業136家,精準對接一批大型頭部企業,簽約華晟新能源、中車時代、利強半導體、英斯特、中青農商、上海電氣等項目13個,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為充分激發干部在招商引資進程中的擔當精神與建功熱情,臨河區將招商引資確立為“一號工程”,區委發出激昂的干事動員令,面向全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干部職工開展重點工作“揭榜掛帥”活動,有效調動起干部職工投身招商引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全力營造出“人人皆為投資環境,個個都是招商主體”的優良氛圍。
在招商引資的有力推動下,臨河區工業經濟實現了質與量的雙提升,實現了質的穩步進階與量的合理增長。2024年1—10月,臨河區規上工業企業斬獲產值342.7億元,同比增長3%,實現增加值100.7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4.9%,位列全市第二;規上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3年的21.6%攀升至26.3%。
“營商”變“贏商”,臨河在路上。站在新的發展階段,臨河區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并舉持續優化發展“軟環境”,繼續以跳起摸高、加壓奮進的干勁,著力抓關鍵、補短板、強弱項、增動能,持續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增強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