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河套長歌”——河套文化大型全媒體傳播活動發布會在臨河舉行。主創團隊以及各界專家學者代表觀看微紀錄片、分享所思所感,聚焦河套文化傳承與發展,共同探討思想內涵、價值導向、藝術風格與現實意義。
“宣傳好、報道好河套文化,是黨報媒體的職責使命,更是深入打響北疆文化品牌的必然要求。”內蒙古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吉莉說,“活動中,制作團隊走進河套地區的河流湖泊、田疇沃野、文化遺址遺跡一線,采訪了數十位專家學者、歷史親歷者,以全媒體形式進行資料采集,通過系統設計和深挖細研制作推出創意海報和深度報道,全面展示河套文化的魅力,把北疆文化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響。”
發布會現場
內蒙古日報社全媒體區域傳播中心綜合組組長徐躍說:“‘河套長歌’——河套文化大型全媒體傳播活動有4類核心產品,分別是系列視頻、創意海報、深度特刊、手繪長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把河套文化傳到更遠的地方。”
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將“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作為2025年全力推進的“六個行動”之一。這次發布會,既是一次回望,也吹響了新節點上再出發的號角。
“磴口縣有雄渾壯美的自然風光、深厚悠久的人文歷史、民族融合的風土人情。千百年來,農耕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等相互交流碰撞,孕育出了獨具風格的歷史文化成果,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磴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圖婭說,“今后,磴口縣將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和市委五屆八次全會精神,推深做實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精心做好河套文化研究闡釋、宣傳推廣、精品創作、遺產保護、暖心惠民、文旅融合六篇文章,扎實開展河套文化全媒體傳播活動,全方位、寬領域、廣覆蓋挖掘磴口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持續打造陰山巖畫、雞鹿塞、新時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等具有磴口特質的文化符號,不斷提升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為推動河套文化繁榮發展貢獻磴口力量。”
“河套文化作為北疆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這次全媒體傳播活動的推出,為河套文化的推廣和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烏拉特前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郝民說。下一步,烏拉特前旗將深度挖掘豐富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北疆文化教培基地建設項目和河套印跡館提升改造項目落地,舉辦各類河套文化展示推廣活動。同時,繼續組織團隊赴區外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增強文化互動,全力提升河套文化品牌知名度。
北疆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顆耀眼明珠,而河套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又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微紀錄片的鏡頭在屏幕上一幕幕閃過,獨特的視角立體形象地展現出河套文化的兼收并蓄、深沉厚重和獨特魅力。
“這次全媒體傳播活動,不僅是一次聚合‘報、網、端、微、云、屏’全媒體矩陣的生動實踐,更是推進北疆文化建設的有效舉措。”河套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副主任、副教授張瑞坤說。
“這次活動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示了河套文化研究的成果,不僅是一次大型全媒體傳播活動,更是一場學術盛宴。”內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巖畫研究室課題研究室負責人達來說,“下一步,我們要從專題的角度出發,深層次挖掘宣傳推廣河套文化,打響河套文化品牌,助力北疆文化建設。”
“通過這次活動看到河套文化研究取得的豐碩成果,感到很激動。”河套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講師楊開昌說,“作為一名文化研究者,今后我將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研讀經典文獻典籍的同時,走向廣闊的田野,貼近實際、向下扎根,并努力帶動更多人參與河套文化研究、傳承,讓河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