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烏拉特前旗公安局政工辦副主任趙惠萍正忙著設計打造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團結進步展廳,為單位申報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做準備。多年來,單位每次有新的宣傳內容,趙惠萍總要第一時間對這些功能室進行及時設計更新,而這也是趙惠萍政工工作警營文化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
“我們打造這個文化育警小陣地,是想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建設活動,于潛移默化中激勵人、鼓舞人、塑造人,以點帶面,樹立新時期公安民警知識豐富、技能全面、文武兼備的新形象。”趙惠萍說。
多年來,她經常是一整天坐在辦公桌前,歸集一個又一個的數據、報送一篇又一篇的材料、制定一份又一份的方案,用真心當好民輔警職工的娘家人、貼心人。“新時期,公安工作面臨的任務日益繁重,只有把全體民輔警的思想統一起來,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大力開展警營文化建設,才能增強公安隊伍凝聚力,提高公安隊伍戰斗力。”趙惠萍說。
盡職奉獻是趙惠萍從警的格言。她多次學習借鑒外地場館設計經驗,主動發揮自身美術特長,設計了警史陳列室、黨員活動室、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等功能室。她設計打造的看守所警示教育基地,不僅提升了民警和黨員干部拒腐防變意識,更用“小故事”詮釋“大道理”,讓文化育警在一次次服務大眾中大放異彩。
趙惠萍不僅是公安隊伍里的“設計師”,還是一位“筆桿子”。從警這些年,她撰寫了百余篇大要案紀實,多篇被央視作為腳本在《今日說法》《天網》等欄目播出,讓更多基層一線的警察故事走入了熒屏,用現實案例教育啟迪社會大眾。
工作之余她一邊虛心向剪紙老藝人學習剪紙技藝,一邊大膽創新,將警營文化融入剪紙藝術中,抒發著對警察職業的情感,創作了幾百件警營文化作品,用手中的“剪刀”彰顯出了“為民服務”的深厚情懷。
2020年,烏拉特前旗公安局專門為她設立了“趙惠萍警營文化工作室”,成為文化育警的一個小陣地。在那里,典型人物作品、民族團結作品、警察剪影肖像……巧妙的構思、豐富的內涵,“她們”是趙惠萍藝術創作中的代表,也是多年來她潛心耕耘的見證。而作為非遺河套剪紙傳承人,趙惠萍不僅用傳統文化熏陶民警,還把文化講堂引入警營,讓大家在緊張地工作之余身心得到了放松。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多年來,趙惠萍將紅色文化、警營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題材融入自己的剪紙作品,她的《抗疫》系列作品在全國抗疫書畫大賽中獲“特等獎”,《草原母親都貴瑪》和《劉胡蘭》在“沿黃九省(區)慶祝建黨百年民間工藝美術精品展”中分獲“金獎”“銀獎”,她用非遺剪紙的方式,讓傳統文化和社會正能量得到了弘揚和傳承。
“作為一名民警,我也剪了大量警營的題材,因為我見多了戰友們舍生忘死抓捕犯罪的場面,也親身經歷了社區民警走街串巷的不厭其煩,巡邏、勤務、搞防火防盜防詐騙宣傳,加班加點整案卷、錄信息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飯,我就想通過我的剪紙作品,把民警這些工作的點點滴滴呈現給大家。”趙惠萍說。